摘要: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合法生意,比卖毒品还暴利——那就是“贩卖精神”。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合法生意,比卖毒品还暴利——那就是“贩卖精神”。
今天聊的内容有点门槛,但如果你正在做生意,或者未来想创业,请一定认真看完。你会提前看懂什么是“精神市场”,以及未来怎么靠它赚钱。
今天继续分享的“天涯神帖”主题是:制造焦虑,贩卖精神。
在开始之前,先问你一个问题:
假如你要卖一个产品,你会怎么做?
大多数做生意的人,第一反应都是考虑:
· 这个产品有什么价值?
· 卖点是什么?
· 目标客户是谁?
这种思路没错,但现在,它渐渐“失灵”了。
为什么失灵?有两个原因:
第一,现在几乎没有“强需求”市场了。
比如你卖茶具,我也爱喝茶,按理说我是你的精准客户。但我家里已经有茶具了,我不缺。
现在大多数人,该有的东西都有了,所谓的“需求”更多是“升级换代”——这叫“弱需求”。用原来的方法,已经不好卖了。
第二,自媒体太发达,客户比你更懂套路。
你还在想怎么“挖掘需求”,客户早就预判了你的下一句。那些销售技巧,抖音、小红书上一堆人天天讲,潜在客户比你学得还明白。
所以,那个靠“产品价值+精准客户”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新时代的玩法,是贩卖“精神价值”。
什么叫精神价值?
你想,一个奢侈品包包,凭什么卖几万、几十万?
它卖的不是实用价值,也不是刚需,而是一种情绪、一种身份、一种信仰——这些都属于精神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
他们是怎么把“精神”卖出去的?
这才是我们今天要深挖的关键。
知道他们怎么做到的,你就明白了:
什么是比毒品还暴利的合法生意?
面对弱需求,怎么用“精神价值”打动别人?
其实,这种“贩卖精神价值”的能力,是中国商人普遍缺少的。
我们未来要做的,不只是赚钱,还要让中国品牌站起来,走向世界。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不是要讲“定位理论”吗?
不好意思,“定位理论”干不了这个活儿。
贩卖精神的逻辑,比定位高一个维度。
成交的本质是信任,信任的本质是认同。
但贩卖精神价值,要让人认同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背后的理念、文化、价值观。
很多人以为做品牌文化,就是编个历史故事。
错!这连边都没摸到。
品牌文化,卖的是使命和价值观;
品牌理念,卖的是一种愿景。
这和励志没关系。
文化作用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他的精神价值 + 日常行为的总和。
一个人的行为来自决策,决策来自思想,思想来自环境。
所以,人品、三观、人格,其实都是环境的产物。
品牌文化也是这样:
客户认同了你的精神、理念、价值观,才会和你产生共鸣。
共鸣的人多了,就会形成一个“磁场”,吸引更多原本没有这种精神的人,通过你的产品,滋养出这种精神。
这才是真正高级的“贩卖精神”。
具体怎么做?其实就两步:
1. 提出一个核心理念,并真正去践行它。
2. 把这个理念传播出去。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但一旦传播出去,它自然就会吸引共鸣的人。
这些人不仅是你的客户,还会帮你积累“势能”。
势能大到一定程度,就会爆炸——
那一刻,就是一个文化品牌的诞生。
我知道,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有人听不懂。
没办法,这里面的逻辑一层又一层,有些甚至没法用因果解释清楚。
我只能把框架告诉大家。
但请相信: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五年之后,你再回来看这篇内容,会明白我今天在说什么。
如果你现在听不懂,不是你理解力差,而是你知道得太早了。
你如果问我:凭什么你说的是对的?
我只能说:我已经做出一个这样的品牌,它正在稳定增长。
只是出于一些原因,我不能公开讲。
好了,这篇文章就先到这里。
来源:奇闻怪谈听我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