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刷到网上一些人说,考不到一本的孩子就别让孩子卷学习了,趁早谋个其他路吧。言外之意,就是所谓一本以下的,尤其是上民办本科的孩子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常刷到网上一些人说,考不到一本的孩子就别让孩子卷学习了,趁早谋个其他路吧。言外之意,就是所谓一本以下的,尤其是上民办本科的孩子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说说儿子上民办本科的事儿吧。
孩子当年中考时,在几次的模拟考试都没能达到高中录取线,考得非常不理想。
不过最后正式中考时,比模拟考试高了60多分,上了本地一所很普通的高中。其实那所高中也是我曾经地母校,若干年前,我就是在那儿毕业,也是从那儿考上大学的,尽管当年只考了个大专,不过也已经是班级前五的水平了。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这所高中尽管成了省级示范高中,但仍是一所普通高中,不管是生源,还是师资力量,其实都没啥实质性的改变,和市里的重点高中比,更是不在一个层次上。
不过好一些的是,面向全市招生,不再只局限于郊区招生了,生源质量相对来说,好了那么一点。
老师们对学生的期待也没那么高,高二时就给学生灌输,咱这学校,考本科不容易,早早地学个艺术,书法、声乐、器乐、舞蹈、主持啥的,学个特长,高考时凭特长走个本科也行;要么就是告诉学生,早早选个好就业的大专好就业的专业,往这个方向努力;要么就说,现在这形势,考上本科也不好就业;要么就是告诉孩子们,今年学一年,明年争取再补一年,兴许能上个本科。
等等等等,感觉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师们在观念上,的确是没有太大的提高。
反正就是,我们这种水平的学校,就这样了,你们也别有太高的期待。
每届有10个班,有两个重点实验班,学校也就指望这两个班出成绩,把学校最好的资源都集中给了那两个班。对其他8个班的学生,也就那样了,没指望出成绩,能保证正常高考完就好。
孩子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学习。有一段时间,我们其实还挺后悔把孩子送到这个公办高中,有时也在想是不是送到私立高中,会好那么一点点。
和中考时一样,在高考模拟考试中,孩子的成绩依然不理想,也就是350、360左右徘徊,到第三次模考也没啥改变。
不过,孩子的情绪倒是很稳定,不急不躁的。在正式高考中,很稳定的度过了三天。在高考成绩发布那天夜里,我俩实在熬不住,先睡了。
第二天一早,大约6点多,我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成绩,结果孩子在我们三个人的群里发了一张截图,成绩出来了。我们看了下时间,是凌晨4:30发的。
中午的时候,本科线出来了,孩子的成绩竟然超了本科线8分。竟然过了本科线?这是我们都没想到的,比他平时模考成绩高了70分左右,还是把最好的状态留给了高考。
在高考模拟考试成绩出来时,我们俩有时还会焦虑,表现得也很忧虑。孩子反倒安慰我们,别急,到时候就给你们过线了。
就那点考试成绩,我们都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个自信。
不过,对我们全家来说,结果还是很不错的。
接下来,就是报志愿。其实是没有选择的,压线过,能选的只有民办本科,还得认真对待,这种压线的,很容易滑档,报的不好,就去专科了。
后来我们选择了上海的一所学校。还不错,在我们期待的那个位次上,顺利录取。
我们还对照了一下冲的那十多所学校,基本都超了本省本科线10多分以上,有的高到将近500分,比很多公办本科都高出很多。
没滑档,顺利录取,我们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孩子也很高兴。不过,各项费用的确是,呵呵,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城市。
补习,我们和孩子根本就没想。说实话,也不敢想。再来一年,我们的感觉是,大概率还不如今年。
8月底去学校报到时,才看到,那些说民办本科招生不行的,基本是胡扯,上学的孩子,送学的家长,都是高高兴兴的。那所学校也是面向全国招生,南至海南,西至新疆。能考上民办本科的孩子,好像也并不容易。
国庆长假回家,孩子对学校还是很满意的,也比较适应,而且他们那个专业建立了导师制,他们这个组的导师是副院长,还是博导。学校的师资,有的是挂靠院校的老师,有的是上海各个大学退休后返聘的教师,其中有不少重点大学的老师,学校管理严格,不过也没有网上说的大学高中化的现象,风气还是不错的。
听一个本地高报老师的直播,他都在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并不一定很重要,重要的是怎么上大学?大学是一个平台,怎么利用好这个平台才更重要。
深以为然。
我们都是从年轻时过来的,很多想法,也是随着年龄的不断成长而成长和成熟的,是需要时间的。这次回来,我们分别一个月,这是这么多年来,我们和孩子分开最长的一欠。感觉他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尽管幼稚,但毕竟是他自己的想法。
慢慢来吧,总要给他一些时间和空间。大学四年,毕竟也只是漫长人生中一个很短暂的阶段。
以后的路还很长。
来源:热爱生活的二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