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国贸地铁口,穿Lululemon的姑娘把豆浆机搬进后备箱,扫码牌一立,油条出锅30秒售罄。
“早餐摊月入3万”刷爆朋友圈,评论区一水儿“辞职去炸油条”。
别急着递辞呈,真相是:有人凌晨两点起床和面,有人三个月赔光积蓄。
地摊经济3.5万亿的大池子里,淹死的都是盲目跳水的。
北京国贸地铁口,穿Lululemon的姑娘把豆浆机搬进后备箱,扫码牌一立,油条出锅30秒售罄。
她之前是广告公司策略总监,被裁那天HR说“祝你前程似锦”,她转头把裁员赔偿金换成10斤高筋面粉。
三个月后,她拉了个“金融民工早餐群”,每天夜里11点接龙:明早要不要加辣?
复购率飙到65%,比写PPT时客户签字还爽快。
别光看见贼吃肉。
同一座城,隔壁小哥照搬同款豆浆机,一周黄了——油条凉了发硬,豆浆寡淡像刷锅水。
地摊贷5万额度秒批,机器食材花掉3万2,剩下1万8交了摊位“转让费”,结果早高峰城管一句“今天检查”,三轮车直接扣走。
晚上他在抖音开直播哭诉,播放量50万,打赏200块,评论区一句“活该”点赞第一。
能活下来的摊位,都偷偷完成了中产降维打击。
上海“白领摊主联盟”30多号人,把供应链谈成团购价:面粉直采工厂,比批发市场再低8%;豆浆豆子是期货豆,成本降一成。
最绝的是他们把会员系统玩成“早餐版Costco”:预付300块月卡,每天一杯豆浆两根油条,还送周末家庭装。
算完账,毛利率从50%冲到68%,比写代码还刺激。
政策窗口确实开着,但门槛悄悄加高。2024新规要求所有摊主先考食品安全培训证,题库400道,光“豆浆煮沸需几分钟”就能刷掉一批。
成都夜市最近搞信用积分,三次被投诉直接拉黑,连夜市门口都进不去。
那些靠“网红打卡”火起来的彩虹油条、芝士饭团,热度撑不过三个月,留下一地过期芝士和房东涨价的摊位费。
真正赚钱的秘密,藏在最脏最累的环节。
有人凌晨两点起床磨豆子,四点炸第一锅油条,六点半站在寒风里扫码收款。
手指被蒸汽烫出泡,贴上创可贴继续捞油条——这画面不浪漫,但真实。3.5万亿的地摊经济,说到底是一场“体力换现金流”的游戏,体力条空了,游戏就结束。
想上车?
先算清一笔账:每天卖200套豆浆油条,毛利60%,月入3万6,前提是你能全年无休、风雨无阻,还能在城管来之前把油锅搬上车。
如果做不到,老老实实把早餐摊当副业:周末出摊两天,挣个奶粉钱,别把裁员赔偿金一次性all in。
毕竟,地摊经济再大,也容不下“幻想暴富”的泡沫。
来源:大气圆月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