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Why is China our biggest trade partner now? I mean, just twenty years ago, it was mostly the US.” “为什么中国现在成了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二十年前我们主要还是和
有个阿根廷网友在网上问:中国怎么就成了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
看着问题我笑了一下,又突然有点想叹气。
这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这是几十年一脚一脚走出来的路。
“Why is China our biggest trade partner now? I mean, just twenty years ago, it was mostly the US.” “为什么中国现在成了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二十年前我们主要还是和美国做生意。”
这话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咖啡馆里也听过,当地朋友聊起这个,总是带着一种复杂的语气——既有惊讶,也有一点难以置信。
但说到底,阿根廷的农牧业靠出口吃饭,中国就是那个庞大到让你不可能忽视的市场。
大豆、豆油、牛肉、皮革、钢材……每一样都是阿根廷的“老本行”,而中国接得住,还给得起钱。
我记得2010年的时候,有位阿根廷农场主告诉我,那一年他的收入一半以上来自中国的订单。
他说这话时眼神里有一种踏实感——不是喜悦,是那种知道自己货有人要,日子不会塌的安定。
智利网友:“They buy our copper, lithium, soybeans, and sell us electric cars and 5G equipment. It’s win-win.” “他们买我们的铜、锂、大豆,卖给我们电动车和5G设备,互惠互利。”
智利的朋友说这话时,脸上带着一种老江湖的淡定。
智利是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也是最早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的。
别看地图上隔着太平洋,生意做起来,比邻居还亲。
铜矿、锂矿这些资源,对中国来说是新能源时代的“粮食”;而智利的市场,也在慢慢被中国的电动车、5G基站填满。
有一次我去圣地亚哥郊区,看到一个农庄主人用着中国造的电动皮卡,车斗里装着刚采的葡萄。
他说:“你们中国人真有意思,买我们的矿石,然后卖我们能跑的车。
”我笑了笑,其实这就是贸易的本质——我有你要的,你有我缺的,大家都不亏。
一位来自菲律宾的网友插话:“China just floods markets with cheap goods, that’s why.” “中国就是用廉价商品淹没市场,所以才行。”
看到这种评论,我心里那股火就上来了。
廉价?
你是站在港口看见集装箱就下结论吗?
中国出口到拉美的机电产品,不仅便宜,还耐用。
你知道在阿根廷的港口吊机,有多少是中国造的吗?
你知道在智利的矿山,多少台装载机是从山东、湖南运过去的吗?
真正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便宜只是门票,质量才是留在市场的本事。
那些嘴上说“中国货廉价”的人,要么没用过,要么心里清楚但不想承认。
我还记得一次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采访,一位码头工人跟我说:“这些中国的起重机三年了没掉过一件货。”
说这话的时候,他手上正拎着一罐中国造的保温杯,里面的咖啡还热着。
其实不光是商品,中国在阿根廷、智利的投资早就深入生产加工、航运、资源开发。
你在那边走一圈,会发现修路的、架桥的、建港口的,不少是中国企业。
有人会嘲笑“资源换基建”,可你去问问那些以前要开五六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城里的农民,路修好之后,他们会不会笑?
我不是说中国做的一切都完美,但至少在拉美,中国是用货真价实的买卖和工程,把关系做出来的。
不是开几个空头会议,不是喊几句口号,而是真金白银、货到付款。
有时候我会想,阿根廷、智利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其实比一些在网上敲键盘的欧美网友要更务实。
他们看的是货能不能卖出去、设备能不能用、路能不能修成,而不是天天在新闻里翻旧账。
我见过阿根廷农场主在丰收时站在仓库门口迎着风笑,见过智利矿工在新设备启用那天拍着机器的铁皮说“兄弟,以后靠你了”。
这些画面让我觉得,贸易不只是数字和合同,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感。
所以当有人问“中国为什么能成为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我想说,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买得起,也卖得出,而且我们说到做到。
在这个世界上,能做到这三点的国家,不多。
参考文献与资料来源: [1] Quora讨论帖子(阿根廷与中国贸易相关提问与多位网友回复),检索于2025年。
[2] 拉美贸易网讯,《中智自贸协定实施情况与双边贸易发展》,2025年。
[3] 阿根廷海关统计数据,2007-2025年。
[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与拉美国家经贸合作》白皮书,2025年4月。
[5] 世界银行关于南美国家出口结构与贸易伙伴变化的公开数据,2024-2025年。
来源:小妮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