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提了理想,到底要不要纠结没选华为智驾?”“华为ADS 4.0和理想VLA谁更适合城市通勤?”近期,社交平台上关于两大主流智驾系统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不少车主分享了实测感受。从大家的反馈来看,两者并非“谁绝对更好”,而是在操作逻辑、适用场景、用户体验上各有侧
“刚提了理想,到底要不要纠结没选华为智驾?”“华为ADS 4.0和理想VLA谁更适合城市通勤?”近期,社交平台上关于两大主流智驾系统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不少车主分享了实测感受。从大家的反馈来看,两者并非“谁绝对更好”,而是在操作逻辑、适用场景、用户体验上各有侧重,尤其在“接管频率”“路况适应”“学习能力”上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不同需求车主的选择。
先看最直观的“接管体验”,这也是不少车主最先关注的点。理想VLA在“低速度区间脱手”上优势明显,有车主提到“90km/h以下不用扶方向盘,120km/h内直线跟车很稳”,长时间城市拥堵路段行驶时,不用频繁把手放在方向盘上“刷存在感”,疲劳感会减轻不少;而华为ADS 4.0虽然整体稳定性强,但对“脱手”的限制更严格,即便在低速场景,也需要定期轻触方向盘确认专注度。不过这种差异也带来不同安全感——习惯“随时可控”的车主觉得华为的设定更稳妥,而追求“轻松通勤”的用户则更青睐理想的脱手体验。
在“路况应对风格”上,两者呈现出“激进”与“保守”的鲜明对比。多位车主反馈,华为ADS 4.0在变道、超车时更果断,面对城区复杂路口的车流穿插,判断速度快,能抓住短暂的变道窗口;但偶尔会因“过于果断”出现“迷之操作”,比如在车流较密时仍尝试加速超车,需要车主及时留意。理想VLA则相反,整体策略偏保守,变道前会更充分观察侧后方来车,遇到相邻车道车辆距离较近时,会主动放弃变道或减速等待,虽然灵活性稍弱,但“不容易出幺蛾子”。不过保守也有局限,有车主吐槽“开启自动超车后,遇到匝道或前车旁有车时,还是得手动接管,不能完全信任”。
“学习能力”是理想VLA被频繁提及的亮点。有车主分享:“第一次开VLA和华为差距不大,但同一条路跑2次后,VLA像‘摸清了脾气’,会根据之前的行驶习惯调整跟车距离、过弯速度,甚至能记住常走路段的红绿灯 timing”;而华为ADS 4.0更偏向“标准化输出”,无论跑多少次同一路段,操作逻辑都相对统一,不会因个人习惯明显调整。这种差异背后,是两者的研发逻辑不同——理想更侧重“适配用户驾驶习惯”,华为则追求“普适性的稳定表现”。不过也有车主疑惑“VLA的学习功能不用手动开启吗?”,实际上它会通过日常行驶数据自动积累,无需额外操作,只是初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
从“综合能力”来看,华为ADS 4.0的“全面性”更突出。有长期对比使用的车主评价:“华为像是‘全能选手’,高速、城区、夜间、雨天等场景的表现都很均衡,没有明显短板”,尤其在陌生路段,对复杂路况的预判和应对能力更让人放心;理想VLA则在“熟悉场景”下更具优势,比如日常通勤的固定路线,越开越顺手,但遇到从未去过的复杂路段,处理突发情况的灵活性稍逊于华为。不过也有不同声音,有车主认为“两者差距没那么大,7.5分和8分的区别,日常用都够了”,关键看哪种风格更贴合自己的驾驶习惯。
当然,也有理性声音提醒“智驾只是辅助,不能完全依赖”。有网友直言:“本质上都是拿自己的命帮厂家测试,再好用也得专注路况”,无论是华为还是理想,都存在“城区复杂路口迷之操作”的情况,比如对突发横穿马路的行人预判不足、过无保护左转时决策犹豫等。因此,即便选择了高端智驾系统,保持驾驶专注、随时准备接管,仍是安全行驶的核心。
对消费者而言,选择华为ADS 4.0还是理想VLA,其实是在“全面稳定”和“场景适配”之间做权衡:如果经常跑陌生路段、追求全场景的均衡表现,华为可能更合适;如果以固定通勤路线为主、看重低接管的轻松体验,理想VLA或许更对胃口。不过最稳妥的方式,还是像不少车主建议的“自己去试驾”——毕竟别人的感受终究是参考,只有亲自体验过两者的操作逻辑、应对风格,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智能副驾”。
来源:汽车网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