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小记丨来嗑了!朋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7 19:40 1

摘要:花园街有家面包店,今年上新了一款枸杞面包。有一天路过,恰好新出炉一盘,遂买下两个,溜达到家,温度正好。配上一杯手冲咖啡,一顿午餐就算糊弄下来了。面包从形状到味道中规中矩,淡淡的枸杞甜味与奶香、糖甜交融。对现代面包师而言,真材实料通常都能带来美味。

这里是黑龙江

这里是冰城阿什河街9号

黑龙江共青团 x《新青年》

陪你一起·来嗑了

《枸杞小记

文章:姜米粒主播:陈雨欣

点击聆听故事

花园街有家面包店,今年上新了一款枸杞面包。有一天路过,恰好新出炉一盘,遂买下两个,溜达到家,温度正好。配上一杯手冲咖啡,一顿午餐就算糊弄下来了。面包从形状到味道中规中矩,淡淡的枸杞甜味与奶香、糖甜交融。对现代面包师而言,真材实料通常都能带来美味。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诗经》里吟咏过枸杞。《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写到“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这里的“树杞”即枸杞树,诗句背后是一个少女畏惧流言的故事。另一首《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则云“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不仅点明枸杞的生长之地,后面更是颂君子德行之句。

如今,枸杞不仅是中年人保温杯中的常客,也漂浮在年轻人的养生壶里。

枸杞在宁夏、甘肃、青海、内蒙等地种植广泛,并且品质优良。在东北,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种植产业,在庭院里偶尔能见到一些,也只是为了美化环境。能否结果、结多少果,也没人在意。冬天得把枸杞树挪进暖房或者做好保温,想让它自然活下来并不容易。前两年,健康路上的一个单位沿着外墙栏杆种了一排。春天的时候开紫色的小花,每次路过的时候,我都过去看看,叶子蔫黄,被虫子嗑的都是洞洞,秋天的时候竟然也顽强地结了小果子。今年路过再看,枸杞树已不见踪影。

到了广东惠州的家,菜市场就有枸杞叶卖。嫩枝带叶扎成小捆,两块钱一把,份量正好炒一盘。买回洗净,摘下叶片,开水焯烫,过凉攥干。以小辣椒、葱姜蒜末、酱油、醋、麻油、香油、芝麻等调成料汁,淋上拌匀,便是一道爽口凉菜。汪曾祺先生也赞过凉拌枸杞叶的美味。枸杞叶亦可煲汤:细枝剪段,待排骨炖好,连枝带叶投入锅中,稍滚至叶熟即可。枸杞叶滋补而不燥热,这“补且不上火”的特性对注重养生的广东人格外重要。枸杞的根皮称“地骨皮”,是清肺降火的中药材。

“枸”字另有一音,念“jǔ”,如“枸橼”(jǔyuán),指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香橼,其黄色果实芳香浓郁。

主播漫谈

咬下枸杞面包的瞬间,作者笔下的寻常风物忽然有了温度。那淡淡的甜味里,藏着从《诗经》流淌至今的时光,也裹着南南北北的烟火气。

枸杞从来不是什么稀罕物,却在文字里活成了多面手。《诗经》里的“树杞”是少女心事的见证者,枝桠间缠绕着两千年前的羞怯与流言;宁夏戈壁上的枸杞是自然的馈赠,饱满的浆果沉淀着日光与沙砾的对话;而广东菜市场里的枸杞叶,又成了市井生活的注脚,两元一把的嫩绿,在凉拌与煲汤间流转着岭南的温润。

最动人的莫过于那些细碎的观察:健康路上被虫蛀的枸杞树,蔫黄的叶子下藏着倔强的生命力,却终究抵不过岁月无常;惠州厨房里的焯烫与凉拌,汪曾祺的赞叹与广东人的养生智慧隔空相遇,让一片叶子有了文化的重量。原来草木的命运,从来都与人间紧密相连——它可以是保温杯里的中年焦虑,是年轻人养生壶里的朋克式自救,也可以是中药房里的地骨皮,在药香中延续着古老的疗愈哲学。

当“枸”字在“枸杞”与“枸橼”间切换读音,忽然明白:万物的丰富性,恰在于此。一枚枸杞,能串联起经典与日常,北方的粗犷与南方的细腻,药材的严谨与食材的鲜活。它让我们看见,最平凡的草木里,藏着最深厚的光阴;最朴素的生活中,自有最动人的诗意。

合上书页,面包的余味仍在舌尖。这一次,尝到的不仅是甜味,还有跨越千年的默契——关于人如何与草木共生,如何在一粥一饭、一花一叶中,把日子过成值得回味的故事。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