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骑电动车通勤或代步时,你大概率会发现一个现象:路边停放的电动车里,雅迪、爱玛占了近一半。行业数据印证了这种直观感受——2025年上半年,雅迪以26.3%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爱玛紧随其后占比20%,两大品牌合计拿下近半市场,年均销量更是双双突破千万台。
#腾势N8L大六座安全豪华SUV#为什么满街都是雅迪、爱玛,却不是续航最远的电动车?答案藏在3个关键里
骑电动车通勤或代步时,你大概率会发现一个现象:路边停放的电动车里,雅迪、爱玛占了近一半。行业数据印证了这种直观感受——2025年上半年,雅迪以26.3%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爱玛紧随其后占比20%,两大品牌合计拿下近半市场,年均销量更是双双突破千万台。
但有趣的是,在“续航最远电动车”的榜单里,却很难看到这两个品牌的身影。这背后不是技术不足,而是藏着更懂大众需求的商业逻辑。
一、续航差距真实存在:主流需求与极致参数的分野
先明确一个事实:雅迪、爱玛的续航确实不算行业顶尖。它们的主力车型续航多集中在60-120公里,大部分日常代步款甚至在100公里以内,刚好满足城市短途出行需求。
反观部分品牌,早已把续航当作核心卖点。台铃豹子超能版凭借云动力系统,续航突破400公里;立马H5三代远航版搭载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续航更是达到500公里;小刀K8长征版的续航也超过250公里,这些数据与雅迪、爱玛形成了鲜明反差。
不过这种差距并非技术壁垒。要实现长续航,本质是通过增加电池容量或升级电池类型就能实现,比如配置大容量锂电池或石墨烯双电池,对头部品牌而言并无技术难度。雅迪、爱玛的“续航克制”,实则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二、不追长续航的底层逻辑:大众需求才是销量密码
1. 多数人用不上“超长续航”,实用比参数更重要
电动车的核心场景是日常代步。按每天通勤20公里计算,100公里续航的车型足够4-5天充一次电,完全能覆盖绝大多数人的出行半径。即便偶尔需要短途出游,城市及周边的充电设施密度也已能解决补能问题。
更关键的是,宣传中的长续航在现实中往往会“缩水”。冬季低温会让电池活性下降,实际续航可能只剩标称值的50%-60%;夏季开空调、高速骑行或满载状态下,续航也会减少10%以上。有消费者曾投诉,标称560公里的车型实际仅能跑200多公里,这种落差会严重影响品牌口碑。雅迪、爱玛显然不愿为“噱头式参数”冒口碑风险。
2. 价格平衡术:不为无用续航多花冤枉钱
长续航的代价是成本飙升。业内数据显示,同型号电动车中,续航200公里的版本比100公里版本价格贵近千元,这部分溢价来自大容量电池和配套的能效系统。
对主流消费者而言,这笔钱并不划算。根据市场调研,电动车用户的核心预算集中在3000-5000元,他们更愿意为耐用性、售后便利性付费,而非很少用到的额外续航。雅迪、爱玛的定价策略精准踩中了这个痛点,用“适中续航+亲民价格”的组合拿下大众市场。
3. 全链条体验:比续航更值钱的“安心感”
雅迪、爱玛的核心竞争力从不是单一参数,而是覆盖购车到报废的全链条体验。它们在全国布局了数十万个销售网点,从一线城市到乡镇市场都能找到门店,无论是购车咨询还是电池维修,都能实现“就近解决”。
这种沉淀多年的信任壁垒,是长续航品牌难以企及的。以爱玛领航官2025为例,这款车虽未追求极致续航,却配备了双碟刹、ABS防抱死系统、液压减震等实用配置,还支持手机APP远程控车,用安全性和便利性打动用户。对多数人来说,“坏了能修、随处能买”的安心感,远比“能跑几百公里”的参数更实在。
三、总结:销量王的选择,是读懂大众的需求本质
有人说“长续航是噱头”,这种说法略显绝对——对快递员、长途通勤者等特定群体,超长续航确实是刚需。但对占市场绝大多数的普通用户而言,电动车的核心价值是“可靠代步工具”,而非“续航试验品”。
雅迪、爱玛的成功,恰恰在于放弃了对单一参数的极致追求,转而聚焦大众真正的需求:用合理的价格、靠谱的品控、便利的售后,解决日常出行的核心问题。它们的续航不算最远,却刚好够用;它们的配置不算顶尖,却样样实用。
这或许就是销量神话的底层逻辑:比起“能做到什么”,更重要的是“用户需要什么”。你买电动车时,会优先选长续航还是综合体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升升好物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