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四任大都督”功绩排名:谁是江东第一才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4 00:02 1

摘要:提起三国东吴,有四位大都督可以说是撑起江东半壁天的狠角色。但要说谁的功劳实打实,谁的功绩带点“水分”,那还得仔细捋捋,这四位大都督,每一位都藏着段让人可悲可叹的故事,今天咱们顺着《三国演义》的脉络,一个个唠清楚。

提起三国东吴,有四位大都督可以说是撑起江东半壁天的狠角色。但要说谁的功劳实打实,谁的功绩带点“水分”,那还得仔细捋捋,这四位大都督,每一位都藏着段让人可悲可叹的故事,今天咱们顺着《三国演义》的脉络,一个个唠清楚。

若说东吴四大都督里谁最像“战术高手,战略矮子”,那非吕蒙莫属。这位早年被人骂“吴下阿蒙”的将军,后来虽靠苦读逆袭成“智将”,可一辈子的高光,都裹着“背刺盟友”的争议。《三国演义》里的吕蒙,早年是个十足的“愣头青”。孙权劝他读书时,他还嘴硬“军务繁忙,哪有空”,直到被孙权一句“你比我还忙?”怼得哑口无言,这才咬着牙啃起兵书,才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可读书多了,心眼也多了,尤其是对荆州这块肥肉,他惦记得快魔怔了。当时孙刘联盟正牢不可破,关羽在荆州防着曹操,吕蒙却在背后打小算盘。为了骗过关羽,他玩起了“装病”的戏码——《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里写,他故意对外宣称“重病缠身,要回建业养病”,还让年轻的陆逊代替自己。

关羽本就瞧不上陆逊,见吕蒙走了,立马把荆州的守军调去打樊城,这下可给了吕蒙可乘之机。接下来的“白衣渡江”,堪称《三国演义》里最“不光彩”的奇袭。吕蒙让士兵们换上商人的白衣,坐着商船顺江而下,见了关羽的哨所就说“我们是做买卖的,借个道”。守兵见他们穿得普通,又没带兵器,真就放行了。等到了荆州城下,这些“商人”突然拔出刀来,三下五除二就占了城池。《三国演义》里写这段时,特意加了句关羽的探子回报:“江边有许多商船,都是从江东来的,说是做生意,可船上好像藏着人。”可关羽那会儿正忙着水淹七军,压根没当回事,等反应过来,荆州早丢了。

更狠的是,吕蒙的这番操作直接导致关羽被抓。孙权本想留关羽一命,吕蒙等人却在旁边撺掇:“关羽是猛虎,放了他早晚是祸!”结果关羽一死,刘备直接红了眼,带着七十万大军东征,要不是后来陆逊火烧连营,破了蜀军,东吴差点就被刘备灭了。吕蒙这辈子,就赢了一场荆州之战,却毁了孙刘联盟的根基。《三国演义》里写他后来“被关羽索命”,虽然是迷信说法,可也暗合了读者的心意——这种靠“偷”和“骗”赢来的功绩,再风光也站不住脚。

排在吕蒙前面的,是陆逊。这位被孙权比作“周郎再世”的年轻都督,一辈子就靠两场大火扬名,可比起周瑜的开创之功,总差了点“定乾坤”的气魄。陆逊第一次在《三国演义》里露脸,是替吕蒙装病骗关羽。那会儿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给关羽写了封示弱信,把关羽夸得飘飘然,说“关将军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堪比韩信”。关羽见这小子这么胆小,放松了警惕,更不把东吴放眼里了,这才给了吕蒙偷袭的机会。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会说好话”的陆逊,后来成了东吴的救命恩人。刘备东征时,东吴的将领们打了好几场败仗,连孙权都慌了,把所有兵权都交给了陆逊。那会儿东吴的老将们,像韩当、周泰,都瞧不上这个“毛头小子”,私下里骂他“只会躲在营里不敢打”。

陆逊也不生气,就守着营寨不出,《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里写,他对众将说:“刘备举全国之力来犯,士气正盛,咱们不能硬拼,得等他们疲惫了再动手。”这一等,就等了好几个月。等到盛夏时节,刘备把营寨扎在树林里,还连了七百里长——这可给了陆逊机会。他下令让士兵们每人带一个火把,夜里偷袭蜀营。《三国演义》里描写这场火战时,那叫一个惨烈:“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七百里连营瞬间变成火海,蜀军哭喊声震天,尸体顺着江水往下漂。”刘备带着残兵逃到白帝城,看着对岸的火光,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向诸葛亮托孤之后,没多久就病死了。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战”,也是陆逊这辈子最高光的时刻。

可陆逊的问题,也出在“太稳”上。后来石亭之战,他打败了曹魏的曹休,手下将领们劝他乘胜追击,说不定能打下淮南。可陆逊却觉得“见好就收”,下令撤兵。《三国演义》里写,孙权听说后,叹了口气说:“陆逊深谋远虑,就是太保守了。”到了晚年,陆逊又卷入了孙权的立储之争,‌孙权在“二宫之争”中多次派遣宦官严厉斥责陆逊,导致其“愤恚致卒”(因极度悲愤而死亡)。陆逊就像个“救火队员”,能在临危受命时力挽狂澜,却没法像周瑜那样为东吴规划长远。他的功劳,更多是“守”出来的,比起开创基业的前辈,还是差了点意思。

很多人看《三国演义》,都觉得鲁肃是个“老好人”,连刘备借荆州不还,他都只会干着急。可实际上,这位常被低估的都督,才是东吴最清醒的“战略大脑”——没有他,孙刘联盟撑不过赤壁之战,东吴也成不了气候。鲁肃第一次跟孙权见面,就说了句石破天惊的话。《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里,他坐在孙权的榻上,慢悠悠地说:“将军应‘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先灭黄祖,再取荆州,最后跟曹操南北对峙,将来才有机会统一天下。”这就是著名的“榻上策”,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早了七年。要知道,那会儿孙权才刚接手江东,很多人还想着依附曹操,鲁肃却敢跟他说“你能当皇帝”,这份眼光,整个东吴没几个人有。

赤壁之战前,曹操带着八十万大军南下,东吴朝堂上一片投降声,连张昭都劝孙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咱们打不过,不如投降算了。”就在这时候,鲁肃站了出来,《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里,他拉着孙权的手说:“那些文官投降了,还能当大官,可将军您投降了,曹操能给您什么?”这句话点醒了孙权,也为后来周瑜主战奠定了基础。更关键的是,鲁肃还促成了孙刘联盟。他亲自跑到江夏见刘备,又把诸葛亮引荐到东吴,一起说服孙权抗曹。《三国演义》里写,诸葛亮在朝堂上舌战群儒时,鲁肃一直在旁边帮腔,还偷偷给诸葛亮递话,生怕他说错话。要是没有鲁肃在中间斡旋,诸葛亮和周瑜说不定早就吵起来了,哪还有后来的赤壁大胜?

赤壁之战后,刘备找孙权借荆州,东吴的将领们都反对,只有鲁肃劝孙权答应。《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里,他对孙权说:“曹操还在北方盯着咱们,不如把荆州借给刘备,让他帮咱们挡着曹操,咱们好安心发展江南。”后来曹操听说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大惊失色,紧急召开谋士商议对策——他最怕的就是孙刘联手,鲁肃偏偏就做到了。可鲁肃的“好”,却被很多人当成“软弱”。关羽镇守荆州时,经常跟东吴闹矛盾,鲁肃摆了“单刀会”,想跟关羽好好谈谈。《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里,关羽带着青龙偃月刀赴会,鲁肃却面不改色,跟关羽讲道理:“当年刘皇叔兵败曹操,无处容身,江东才借了荆州,如今已得西川,现在荆州该还了吧?”

双方围绕荆州归属问题展开,但双方在席间剑拔弩张,最终关羽挟持鲁肃至江边脱险。最终还是在诸葛亮的战略考量下,关羽最终归还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东吴得此三郡,鲁肃功不可没。鲁肃这辈子,没打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仗,却用“联盟”两个字,给东吴争取了十年的发展时间。他就像个“定海神针”,看似不起眼,却是东吴能在三国中立足的关键。可惜很多人只记得他“借荆州”的“傻”,却忘了他背后的深谋远虑。

要是给东吴四大都督排个“封神榜”,周瑜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榜首。这位被《三国演义》黑得有点严重的都督,其实是东吴的“开国第一人”——没有他,孙策打不下江东,孙权坐不稳江山,赤壁之战也赢不了。周瑜跟孙策是“总角之交”,两人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三国演义》第十五回里写,孙策带着几千人打江东,周瑜听说后,立马带着人来投奔,还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当军饷。孙策笑着说:“公瑾一来,我就不愁打不下江东了!”两人联手,没用几年就平定了江东六郡,为东吴打下了最初的家底。孙策临终前,攥着孙权的手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份托付,把东吴的安危直接压在了周瑜肩上。

真正让周瑜名震天下的,是赤壁之战。曹操带着八十万大军南下,号称“要饮马长江,一统天下”,东吴的文官们吓得魂都没了,天天劝孙权投降。可周瑜一回来,立马变了天。《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里,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着地图说:“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又逢瘟疫,战斗力大减;而且他远道而来,粮草不足——这三点,就是咱们的机会!”接下来的操作,更是把“智将”二字玩到了极致。他先让黄盖上演“苦肉计”,故意跟黄盖吵架,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让黄盖有理由投降曹操;又让庞统给曹操献“连环计”,把曹军的战船都连在一起,说是“防止士兵晕船”,其实是为了方便火攻。

等到东南风起来的那天,周瑜站在船头,下令点火。《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里,这段描写堪称经典:“火船顺着风势冲向曹营,曹军的战船一下子就烧了起来,火光冲天,连江水都被染红了。曹操的士兵哭爹喊娘,四处逃窜,周瑜率军趁机追杀,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赤壁之战后,周瑜又乘胜夺取了南郡,把曹操的势力彻底赶出了长江中下游。他还跟孙权提出了“西取益州,联合马超,跟曹操二分天下”的战略——要是这个计划能实现,三国的格局说不定就变了。可天妒英才,诸葛亮三气周瑜,导致他箭疮复发,年仅36岁就去世了。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里,周瑜临终前还在喊:“既生瑜,何生亮!”其实这都是小说的艺术加工,正史里的周瑜心胸宽广,跟诸葛亮根本没那么多恩怨,也并非是妒忌诸葛亮,而是忌惮诸葛亮不能为东吴所用。周瑜这辈子,干成了三件大事:帮孙策打江山,帮孙权稳江山,帮东吴赢了赤壁之战。他就像江东的“擎天柱”,有他在,东吴就有底气;他一死,东吴就再也没了“一统天下”的野心。孙权后来称帝时,还对着大臣们说:“要是没有公瑾,我哪能当这个皇帝?”这句话,就是对周瑜最大的认可。

说到底,东吴四大都督的功劳排序,从来不是“谁会打仗”那么简单。吕蒙赢了战术,却输了战略;陆逊赢了危机,却输了格局;鲁肃赢了长远,却被低估了多年;只有周瑜,既赢了当下,又定了未来。难怪苏轼会写“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样的周瑜,才是东吴真正的“神”。

我是爱讲故事的大岐,关注我,带你了解不一样的故事。

来源:大岐讲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