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重磅发现:挥拍运动能降低47%死亡率,中老年人别忽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7 12:11 1

摘要:傍晚六点,68岁的孙阿姨拎着羽毛球拍,按惯例来到小区花园。跟老姐妹们拉拉家常,热身后就挥起球拍,打得起劲。旁边聚在一起的老爷子们却好奇:“阿姨,你年纪不小了,还能折腾?小心伤了筋骨!”

傍晚六点,68岁的孙阿姨拎着羽毛球拍,按惯例来到小区花园。跟老姐妹们拉拉家常,热身后就挥起球拍,打得起劲。旁边聚在一起的老爷子们却好奇:“阿姨,你年纪不小了,还能折腾?小心伤了筋骨!”

孙阿姨笑着说:“别小瞧我,这项运动可是哈佛专家都推荐的,听说能活得更久呢!”老人们一听,立刻竖起了耳朵——难道只是随便动动拍子,就能比跑步、快走更防病抗衰?到底什么运动最好?这背后的科学依据,远不止你想的那么简单

其实,多年来大家都觉得慢跑、快走最适合长寿,坚持下来确实有益,但近年来一项引发轰动的国际研究却给了全新答案。《柳叶刀》杂志刊登的研究表明:“挥拍类运动”的保健作用远超传统运动项目。

甚至有专家直言:“挥拍运动,是降低中老年死亡风险的‘超级武器’。”尤其第3点,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如果你还让爸妈天天只慢走,可能就错过了这项“长寿运动”。

运动能长寿,这是常识。但具体到“哪种运动能最大程度降低死亡率”,权威医学界过去一直没有定论。2016年,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了一项涵盖超过8万名受试者、历时9年的大数据研究。意外的是,在常见的运动中,挥拍类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壁球)成为“死亡风险降低幅度最大”的第一名——比跑步、游泳等都更胜一筹。

研究显示:
经常参与挥拍运动人群,整体全因死亡率下降高达47%,远超快走(22%)、骑车(15%)、游泳(28%)。
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明显下降,发病率降低近56%
这一效果,不受性别、年龄、地区等影响,尤其45岁以上人群受益更大

首先,高效提升心血管功能:挥拍运动属于“间歇式有氧+爆发力”结合,每次挥拍和奔跑、转身,心率迅速提升又恢复,能大大锻炼心肌弹性。医学上称之为“脉搏弹性训练”,长期参与的人,血压平均降低7-13mmHg,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明显减少。

第二,同步增强大脑与神经反应力: 挥拍运动需要高度集中,参与者要预测来球方向、速度,并做出即时反应,这对中老年大脑的“认知机能”极为有益,有研究显示,每周2次挥拍运动,阿尔茨海默症风险可降37%。而快走或单纯慢跑,刺激远没有这么强烈。

第三,全面促进肌力、骨密度和关节灵活性: 羽毛球、乒乓球等动作变化大,下肢、上肢力量及肩膝协调,全身多关节都被调动起来。研究发现,挥拍类运动参与者骨密度平均高出同龄人12-18%,有效延缓骨质疏松发展,并显著降低跌倒骨折风险。这一点常被忽视,尤其对女性尤为重要

第四,丰富的社交体验助于情绪健康。不少退休后的人容易孤独、抑郁,挥拍类运动多数为双人或多人参与,大家边运动边交流,情绪障碍发生率可降低29-35%,最大程度对抗“空巢”焦虑。

首先、量力而行,重在持续。初学者每周2-3次,每次30-50分钟为宜。可以从比较温和的乒乓球或羽毛球双打入门,避免过度剧烈奔跑。不盲目追求竞技强度,身体微微出汗、呼吸略加快即可

其次、安全措施须到位。运动前认真热身,关注膝关节和跟腱防护。如有膝腰椎基础病,建议佩戴护膝、弹力绷带等。运动结束后,做5-10分钟拉伸,减少肌肉酸痛与运动损伤。

第三、选择合适场地和伙伴,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最优。优先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场馆,不推荐路边随意挥拍,这样更容易受伤。

此外,针对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骨关节疾病患者,务必提前经医生评估同意,再量身定制运动方案。有条件的家庭,可定期到社区医院进行心电图、骨密度及血压体检,保障运动安全。

最后、有意识地维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运动和健康饮食配合,效果才能最大化。《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版共识建议:合理膳食+挥拍运动+良好心态三管齐下,能最大限度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The Lancet: Association of specific types of sports and exercise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disease mortality”(2016)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in Elderly Persons”, JAMA, 2009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Exercise on Muscle Strength,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alance Ability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

《2022中华中医药杂志运动养生共识》

“Benefits of Table Tennis for Elderly: A Review”, Geriatrics (Basel), 2019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8

来源:张守健康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