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第一次听到供应商说,自家产品只赚1到3个点,甚至贴着成本卖,我的第一反应是:被平台逼的吧?
亏本也要上直播,闭眼就能放心买,这事儿听着像不像天方夜谭?
但在董宇辉的“与辉同行”,这竟然成了每天都在上演的现实。
商家为什么“傻”了?
我第一次听到供应商说,自家产品只赚1到3个点,甚至贴着成本卖,我的第一反应是:被平台逼的吧?
结果人家说,自愿的。
这就很有意思了。
放着钱不赚,图什么?
一位长期合作的商家透露,他们会心甘情愿地把仓库里等级最高、品质最好的那批货,专门调拨给董宇辉的直播间。
哪怕单价压得比别处低,也认。
因为在这里,账不是这么算的。
传统直播逻辑是,一单赚多少。而这里的逻辑是,一天能走多少。一个朋友的产品,一上线单量猛冲,压在仓库里的货瞬间就活了,整个资金链都转得飞快。
每单少赚几毛钱,但乘以巨大的销量,算总账,反而更稳健,风险更低。
更深一层,是游戏规则的改变。
过去我们熟悉的直播间,剧本感很强。商家虚标一个高价,主播再声嘶力竭地砍出一个“全网最低价”,大家在一片“321上链接”的狂欢里完成交易。
但那种模式,压力最终都传导给了供应链,逼着商家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偷工减料。
而董宇辉这边,直接把桌子掀了。他不跟你玩“砍价”游戏,不收坑位费,价格清清楚楚,利润明明白白。商家终于不用把精力耗在表演上,而是可以真正回归到产品本身。
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阳谋。
当一个地方不再依靠信息差和套路赚钱时,老实做产品的人,春天就来了。他们赌的不是一场直播的输赢,而是搭上了一艘能开往未来的船。
我们为什么“懒”了?
再来看看我们消费者这一端。
你有没有发现,在网上买东西越来越累了?
要反复比价,要看几百条差评,要研究复杂的促销规则,一套组合拳下来,心力交瘁。
但在“与辉同行”,很多人的状态是“闭眼入”。
不是因为这里的东西永远最便宜,而是因为两个字“信得过”。
这种信任感,非常微妙,却也极其坚固。它意味着你不用再耗费巨大的精力去筛选和甄别。
当时间成本和决策成本被无限降低,这种“省心”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价值。
背后的逻辑简单到朴素:品质要求高,用料扎实,成本自然就高。
原来市面上卖5块钱的东西,可能用的是普通的材料。现在这里也卖5块钱,但用的是精挑细选的好料,商家的利润几乎被挤压殆尽。
他们用利润换来了什么?
换来了你的信任,换来了品牌的曝光,换来了口碑的发酵。这笔账,算的是未来。
信任,才是最硬的通货
剖开这一切的内核,你会发现一个关键支点:不收坑位费。
这是董宇辉团队的底气,也是整个模式得以运转的基石。
没有了这笔沉重的“入场券”成本,商家才有胆量把真实的利润空间亮出来,消费者才能买到没有太多品牌溢价、真正“物有所值”的东西。
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善意。
我甚至觉得,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商业行为。
看看“阅山河”那样的外场活动,团队几乎不挣钱,甚至还要往里贴钱。但他坚持要做,因为他把巨大的流量掰开、揉碎了,分给了全国各地那些有心做好产品、却没有能力做营销的中小商家。
一场直播,可能就让一个地方品牌,从深闺走向了全国。
网购这么多年,我们习惯了平台、商家和用户之间永恒的博弈和猜忌。
但在这里,我却难得地看到三方站在了一起。
商家愿意让渡一部分利润,去换取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生长环境。用户愿意为那份“安心”和“值得”买单。而平台,则靠着捍卫这份信任,驱动着整个飞轮的旋转。
这不是靠几句口号喊出来的,是日复一日的选品、控价、沟通、履约,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它脆弱,但也坚韧。
你买的每一件东西,背后都不是“最便宜”,而是“值得信”。
大家觉得呢?这种靠“信任”而不是“低价”的模式,能走多远?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
来源:木易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