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圈刷到这条时,刚下班的地铁里,隔壁大叔的手机外放正播着《孤勇者》。
“六中今年又杀疯了。
”——朋友圈刷到这条时,刚下班的地铁里,隔壁大叔的手机外放正播着《孤勇者》。
我抬头瞄了一眼,屏幕上是广州六中2023届录取榜的截图,红底白字,像一张烫金喜帖。
先说最扎眼的:清北还是那俩,但路子变了。1班和17班各一个,17班那位走的是清华“强基计划”,专业叫“理论与应用力学”——听着像修发动机的,其实是给国家造火箭的苗子。
隔壁家长群有人酸:“不就是个冷门专业嘛。
”立马被怼:“你先去查查清华航院毕业年薪。
”
更微妙的是C9。15个人里,上交大的“人工智能卓越人才班”占了仨,哈工大(深圳)的“智能机器人工程”捞走俩。
这专业去年才开,六中直接成了“首批试验田”。
家长们的焦虑瞬间从“孩子能不能上985”变成了“能不能赶上新风口”。
军校警校这条线,往年六中几乎隐身,今年突然冒头。
空军招飞录了一个,17班的,据说体检时视力表最后一行都能背下来;公安大学更夸张,一口气要了仨,俩还是黄埔班的。
班主任在群里发了一句:“现在当警察,学历卷到985了。
”
港澳院校也悄悄变天。
港科大(广州)从2人涨到3人,其中那个“数字媒体与艺术”专业,第一次招生就被17班一个女生拿下。
家长问学费,老师回:“一年17万,但毕业能留港工作。
”群里瞬间安静,过了五分钟,有人发了个红包:“先存个首付。
”
最扎心的数据藏在角落里:黄埔班985录取率58%,比普通班高32个百分点。2班42个211,暨南大学占了8个。600分以上127人,黄埔班贡献了73%。
这哪是班级,分明是“名校流水线”。
普通班家长开始琢磨:“要不要把孩子学籍挂到黄埔班隔壁,吸点仙气?
”
省内录取68.5%,省外涨了15%。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的招生计划还多了8%。
这意味着什么?
留在广东,机会反而更多了。
有家长松了口气:“不用去外省卷了,家门口就能读985。”立马有人泼冷水:“华工计算机今年投档线640,你掂量掂量。
”
数据背后,是六中家长群里的众生相。
有人晒港科大录取通知,配文“终于不用听亲戚问‘为什么不去中大’了”;有人发孩子穿空军制服的照片,底下一排“国家养娃,省钱了”;最绝的是一个黄埔班妈妈,把58%的985率P成手机壁纸,每天解锁手机先看一眼,像看股票大盘。
说到底,六中今年的战绩,不过是把“选择”二字玩出了花。
有人冲AI,有人进体制,有人去港澳,还有人直接上天(字面意义)。
每条路都明码标价,每条路也都暗藏代价。
就像地铁里那个大叔,外放的歌词唱到“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屏幕上的录取榜却一片喜气洋洋——这才是真实的人间。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