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狂袭俄油脉,特朗普递出“情报匕首”,克里米亚加油站前贴出限购告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7 09:28 1

摘要:清晨6点,克里米亚一处加油站前,司机们盯着电子屏上滚动的红色标语——“每人限购5加仑汽油”。

清晨6点,克里米亚一处加油站前,司机们盯着电子屏上滚动的红色标语——“每人限购5加仑汽油”。

队伍蜿蜒至街角,一名老人摇下车窗嘟囔:“这够我的拖拉机跑半天吗? ”

19升汽油,曾是俄罗斯能源巨头不屑一提的数字,如今却成了这座半岛的生存刻度。

40%炼油产能停摆的连锁反应

乌克兰的无人机像一群精准的“工业外科医生”,持续切割俄罗斯的能源命脉。

俄罗斯能源市场分析机构Seala的数据显示,近40%的炼油产能因袭击陷入瘫痪。

梁赞炼油厂三个月内遭三次轰炸,1370万吨年产能折半;阿菲普斯基炼油厂的火灾映红克拉斯诺达尔的夜空,其910万吨产能的装置在修复后再度被毁。

这些打击并非随机选择。

乌军总参谋部透露,优先目标锁定在供应顿巴斯前线燃油的设施,以及向欧洲输油的“友谊”管道泵站。

英国《金融时报》分析,俄罗斯每日损失110万桶炼油能力,相当于全国总产能的17%。

制裁更让修复举步维艰——西方断供精密零部件,俄工程师被迫拆东墙补西墙,甚至重启10年前禁用的有毒化学添加剂增产。

从加油站长龙到社会裂缝

限购政策如多米诺骨牌般扩散。

俄罗斯《工商日报》统计,全国每50座加油站就有1-2家停售汽油,克里米亚半数加油站高挂“售罄”牌。

远东城市达尔涅戈尔斯克的居民排队数小时,只能加注不足半箱的燃料;社交媒体上,人们调侃“汽油比香槟还金贵”。

经济学者西里亚耶夫警告,燃油短缺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社会紧张”。

尽管电视台反复播放超市货架充足的画面,但汽车油箱的干涸无法掩盖。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财政——能源出口占俄预算收入30%,炼油厂停产直接削弱战争资金链。

讽刺的是,俄罗斯7月起被迫从白俄罗斯进口汽油,9月进口量暴增168%,仍难填补每月40万吨的缺口。

特朗普的“情报匕首”

9月23日联合国大会期间,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握手背后,是一场战略转向。

《华尔街日报》披露,特朗普已批准五角大楼向乌克兰提供俄境内能源目标的定位情报,并考虑提供射程覆盖莫斯科的“战斧”巡航导弹。

这是美国政府首次支持乌军使用远程武器打击纵深处目标,此前美国仅协助短程无人机行动。

特朗普的转变与其对普京的失望有关。

他在社交媒体称“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并强调乌克兰可“夺回全部领土”。

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以231对196票通过8926亿美元国防法案,其中4亿美元专用于乌克兰军援,驳回了共和党议员格林提出的断供提案。

欧盟亦跟进66亿美元援助,资金源自冻结的俄罗斯资产。

烧掉的不仅是石油

乌克兰的能源打击兼具经济与军事双重目的。

总司令西尔斯基指出,袭击使俄军前线燃油供应吃紧,装甲部队机动性受制约。

而俄罗斯的应对暴露系统脆弱性——全国38座炼油厂中,16座遭袭后,政府被迫延长柴油出口禁令至年底,并取消汽油进口关税。

这场博弈还牵动地缘格局。

波兰对乌克兰无人机开放领空,允许其借道袭击加里宁格勒;匈牙利则因“友谊”管道断供向特朗普抱怨。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宣布2027年前彻底摆脱俄罗斯能源,日本将俄石油价格上限压至47.6美元,新西兰则对19艘俄影子舰队船只实施制裁。

克里米亚的限油告示前,一名当地记者在博客写道:“当能源大国需要排队买油时,战争已不再是边境线的炮火,而是厨房里的油箱刻度。”

但这场“油脉战争”是否真能迫使俄罗斯止战? 抑或会引发更危险的升级? 答案或许不在战场,而在每个普通人拧动车钥匙的瞬间。

来源:冰枫观察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