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频由邻居拍摄,画面中院门半掩,地上有扫过的纸屑,似刚完成一件必须之事。邻居称,男子平时很少回村,与亲友来往少,此次未摆酒席、未通知人,收拾完便离开,还担心他“可能不会再回来”。
湖北男子独自葬父:从武汉回村两日,未请亲友,一句话道破当下孝与穷
10月3日,媒体报道湖北某地一老人离世,其子从武汉赶回,未请亲朋乡邻,独自将父亲下葬,次日便提包出门打工。
视频由邻居拍摄,画面中院门半掩,地上有扫过的纸屑,似刚完成一件必须之事。邻居称,男子平时很少回村,与亲友来往少,此次未摆酒席、未通知人,收拾完便离开,还担心他“可能不会再回来”。
村口大喇叭那天未响,通常红白事会循环播放通知。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绝情”,而是“撑不住”。有时,囊中羞涩加上人情生疏,让人悄悄完成大事,这更像成年人在现实中的硬扛。
据报道,男子常年在武汉务工。车票、假期、礼数、排场,件件都要花钱,村里婶子说一场丧事动辄几万,礼尚往来更是无底洞。
网上议论纷纷,有人点赞“挺好,做给活人看没意思”,也有人提醒至少应告知一声,以免同村人碰面问起老人时尴尬。我认同“从简”,也认同“告知”,仪式不必铺张,消息不能失联,哪怕在微信群里发一句“老人走了,谢谢惦念”。
2025年8月底,殡葬“第一股”福寿园发布中期报告,上半年净亏2.6亿元,墓园服务营收大幅下滑。同时,多家上市殡葬企业营收集体下滑,行业将“冷”写进财报。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殡葬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达4114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福寿园收入骤减。老龄化加速,可人们在丧葬上的花费开始冷静。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民政学院特聘教授杨根来说:“经济下行周期里丧葬开支减少正常,殡葬消费观念愈发理性。”殡葬从业者也常说:“殡葬的本质是服务生者,是情绪消费。”
国外也在变化,美国流行“死亡革命”,大家更在意环保和参与感。把视角拉回身边,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照护、治疗、办后事常一人扛。
有人说儿子不办丧就是“不孝”,我不急着下结论。真正的孝是活着时把饭端热、把药备齐、把话说开,走后的体面量力而行即可。当然,按村里规矩至少要知会一声。
这事还有个现实:关系淡了。人在城里打拼,回村次数少,礼尚往来断了线。这不是指责,是提醒我们别把所有联络都交给春节饭桌。
抛开情绪,我给大家几个务实建议:和父母提前沟通意愿,了解本地流程和费用,提前准备“联络清单”,心态上接受“从简”。
那个男子把父亲安安静静送走,背起包离开,这不是逃,是回到他必须去的位置。也许丧事没有标准答案,但我相信:别把尊重给错对象,丧礼不是给路人看的,是给逝者和至亲留一段好告别。
来源:开朗小猫q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