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分本质:转基因大豆油在精炼过程中,蛋白质和DNA成分被大幅去除,最终产品中几乎不含转基因成分。中国农业大学检测显示,市售转基因大豆油的DNA残留量低至百万分之一以下,无法对人体产生生物学影响。
这下面截图中的内容,是彻头彻尾的谣言。以下是完整的分析:
一、科学原理:转基因大豆油无致病基础
1. 成分本质:转基因大豆油在精炼过程中,蛋白质和DNA成分被大幅去除,最终产品中几乎不含转基因成分。中国农业大学检测显示,市售转基因大豆油的DNA残留量低至百万分之一以下,无法对人体产生生物学影响。
2. 代谢路径:即使存在微量基因片段,进入人体后会被消化系统分解为核苷酸、氨基酸等小分子,不会以完整基因形式进入细胞或改变人体遗传物质。这一过程与传统食用油的代谢无本质差异。
二、实验漏洞:谣言实验的非科学性
1. 实验设计缺陷:
- 该谣言提及的“动物实验”未公开完整实验方案,包括样本量、对照组设置、数据统计方法等关键信息均缺失。
- 科学上,动物实验需遵循“3R原则”(减少、替代、优化),且结果需经过同行评议才能被认可。此类未公开、未验证的实验结论不具备科学价值。
2. 结论逻辑谬误:
- 将小鼠实验结果直接推导至人类,忽略了物种差异(如代谢能力、生理结构)。
- 把“胸腺性腺发育不良”与“生育困难”强行关联,缺乏流行病学数据支持,属于典型的“归因谬误”。
三、传播逻辑:谣言的典型套路
1. 借权威背书:捏造“中国科学医学院”(实际应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名称,利用公众对科研机构的信任进行误导。
2. 制造焦虑情绪:将转基因与“生育困难”“无药可救”等敏感话题绑定,放大公众对健康和后代的担忧。
3. 关联虚假佐证:提及“俄罗斯科学家结论”,但未给出具体研究名称、发表期刊等信息,属于无来源的虚假关联。
四、权威辟谣:周则卫研究员本人否认
笔者专门致电周则卫研究员,对方明确表示:“我们团队从未做过此类实验,也没有、更不可能得出此类结论。这是一起彻头彻尾的冒名顶替谣言,手段非常卑鄙。”五、权威共识与现实验证
- 国际科学界结论:世界卫生组织、欧盟食品安全局、美国FDA等机构经过数十年研究,一致认定通过安全评估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同样安全。截至2025年,已有超1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支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 长期食用实践: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大豆油已被消费数十年,美国、巴西等主产国的人均寿命、生育健康数据均未出现与转基因消费相关的异常趋势。我国农业农村部食堂也公开使用转基因大豆油,以实际行动佐证其安全性。
综上,该信息是一则典型的转基因谣言,其内容在科学原理、实验设计、传播逻辑上均存在严重漏洞,且已被当事人明确否认,公众应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农业农村部等权威渠道获取信息,避免被不实言论误导。
来源:怀疑探索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