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萝山脚下有个青萝村,村里住着个叫柳娘的年轻寡妇。她丈夫早逝,只留下一片薄田和一间草屋。柳娘心地善良,虽然自己日子清苦,却常帮衬比自己更困难的人。
青萝山脚下有个青萝村,村里住着个叫柳娘的年轻寡妇。她丈夫早逝,只留下一片薄田和一间草屋。柳娘心地善良,虽然自己日子清苦,却常帮衬比自己更困难的人。
这年春天,村里闹起了怪病。患病的人先是浑身无力,接着夜不能寐,最后憔悴衰弱。郎中们束手无策,连县城请来的名医也摇头叹息。
一天清晨,柳娘去山里采药,希望能找到治病的草药。翻过两座山头,她累得坐在一棵古桃树下歇息。朦胧中,一位身着粉白衣裙的女子飘然而至,对她说:“善良的人,我乃山中桃花仙子。青萝村的病痛,源于村民心神不宁,魂不守舍。取我枝上桃花,配以山间青萝,制成桃花枕,可安神养魂,驱除病痛。”
柳娘惊醒,发现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枝含苞待放的桃花。她依照仙子指示,采集青萝,回家后精心缝制了第一个桃花枕。
说来也怪,第一个试用的病患——年迈的陈爷爷,当晚就睡得香甜,不出三日,竟能下床走动。
消息传开,村民纷纷上门求枕。柳娘有求必应,日夜赶制。奇怪的是,她用的材料相同,制作方法也一样,但每个桃花枕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送给孤寡老人的枕头,枕上即安;给孝顺子女为父母求的枕头,效果显著;但给村里有名的懒汉张三做的枕头,却毫无作用;为富不仁的周财主出重金求购,柳娘婉言拒绝:“此枕只赠有缘人,不卖。”
周财主恼羞成怒,跑到县衙诬告柳娘用妖术惑众。县令派人搜查柳娘家,没收了所有桃花枕。
说来也怪,那些被官差拿走的枕头,一进衙门就失了灵气,任凭怎么枕也毫无效果。而柳娘暗中送出的几个枕头,依然灵验如初。
县令觉得蹊跷,亲自审理此案。他见柳娘目光清澈,不似奸邪之人,便问:“为何同一人制作的枕头,效果如此不同?”
柳娘答道:“大人,桃花枕不过是载体,真正治病的是其中的善意与诚意。无心之人,枕上空物;有心之人,枕上承载着祝福与期盼。”
县令半信半疑,决定试验一番。他让柳娘当堂制作两个枕头:一个是为救病母的孝子所制,一个是为周财主所制。
结果令人惊讶:孝子母亲枕上即安,周财主枕上却如常。
县令又生一计,命柳娘闭目制作两个外观相同的枕头,不告知为谁而做。然后让衙役随机送给两个病患:一个是常做善事的卖豆腐大娘,一个是欺行霸市的屠夫。
结果,大娘病情好转,屠夫却毫无起色。
县令终于信服,不但判柳娘无罪,还亲自为她题字“善心医者”。
周财主心中不服,夜里偷偷潜入柳娘家,想偷学制作桃花枕的秘诀。他躲在窗外,见柳娘并不用什么特殊技法,只是边缝制边低声祝祷:“愿枕此枕者,心安梦甜,病痛远离。”
周财主暗笑:“原来就这几句咒语!”回家后立刻命人依样制作,还在枕头上绣上金线银线,显得更加华贵,然后高价出售。
然而,他制作的枕头毫无效果,买主纷纷上门退货。周财主气得将枕头全部扔进后院。
当夜,他梦见桃花仙子飘然而至,神情严肃地说:“桃花枕之灵,不在形而在心。你心术不正,纵有同样材料、同样技法,也不过是徒有其表。”说完,拂袖而去。
周财主惊醒,发现院中那些被他丢弃的枕头上的桃花,竟全部枯萎。
经此一事,周财主有所感悟,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他找到柳娘,诚恳道歉,并出资帮助村里病患。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夜寐安稳,心境平和许多。
柳娘见他真心改过,便为他特制了一个桃花枕。说也奇怪,这次枕头竟对周财主起了作用。
病愈后的周财主像变了个人,不再唯利是图,而是常常周济乡邻。青萝村的怪病也渐渐消失,村民生活恢复了平静。
一年后的春分,柳娘在古桃树下设立了一个简易工坊,教授村中妇女制作桃花枕。她常说:“手艺易学,心法难传。心存善念,方得始终。”
不知过了多少年,柳娘已不在人世,但青萝村的桃花枕却闻名遐迩。每个离乡的游子都会带上一个,既解思乡之情,又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而那棵古桃树,年年花开似锦,香气远播。有人说在月明之夜,还能看见桃花仙子在林中漫步,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青萝村的村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柳娘生前常说的话:“物之灵性,源自人心;善心所致,顽石开花。”
这桃花枕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
来源:飞雪在春天里远游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