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二十郎当岁的时候,浑身都是劲儿,看什么都新鲜,干啥都来劲。可一过三十五,就像手机用了三年,电量掉得飞快,充一晚上也撑不过半天。以前能熬夜追剧,现在九点就犯困;曾经为个创意热血沸腾,如今开会只想摸鱼。这哪是岁月静好,分明是电池老化了啊!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二十郎当岁的时候,浑身都是劲儿,看什么都新鲜,干啥都来劲。可一过三十五,就像手机用了三年,电量掉得飞快,充一晚上也撑不过半天。以前能熬夜追剧,现在九点就犯困;曾经为个创意热血沸腾,如今开会只想摸鱼。这哪是岁月静好,分明是电池老化了啊!
话说二十一世纪头十年那会儿,咱们谁不是意气风发?2008年北京奥运那阵子,满大街都是“北京欢迎你”的旋律,年轻人挤在出租屋里聊创业,谈梦想眼睛都发光。可现在同学聚会,三杯酒下肚全在吐槽:孩子补习班又涨价了,老板画的饼越来越硬,连追剧都要开二倍速。就像老舍先生说的:“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当年觉得是调侃,现在品出苦味儿来了。
其实咱们身体比脑子聪明多了。你记不记得上次心跳加速是什么时候?不是体检查出来心律不齐,是见到初恋那会儿?还是第一次上台领奖?反正我邻居老王,平时在单位唯唯诺诺,去年偶然去河边钓鱼,甩竿的瞬间突然浑身过电——好家伙!现在成了野钓博主,整个人年轻十岁。这可不是瞎折腾,人家心理学早有研究,契克森米哈伊说的“心流状态”,不就是让人忘记时间存在的巅峰体验吗?
反观我表姐,985毕业的金融精英,每天对着六块屏幕分析K线图。工资是高,可年纪轻轻就得了胃痉挛,看见数字就手抖。去年咬牙报了个陶艺班,第一次捏出歪歪扭扭的杯子时,竟然激动得哭出来。现在她工作室都开张了,虽然收入只有原来三分之一,但她说:“以前是活着,现在才是生活。”
当然不是劝大家都去辞职追梦。但你看2023年有个调查挺有意思:在35-45岁转型成功的人群里,78%都是从业余爱好找到突破口。就像我楼下修鞋的刘师傅,白天给人补鞋底,晚上在直播间唱京剧老生,现在粉丝比这条街的住户都多。人家说得实在:“白天谋生,晚上谋爱,两头都不耽误。”
所以啊,与其整天琢磨“我该做什么”,不如问问自己:做什么事会让我忘记吃饭?看见什么会眼睛发亮?提到什么话题能说上三天三夜?也许就是烧菜时切菜的节奏,也许是给孩子讲故事时的眉飞色舞,甚至可能是整理衣柜时的心满意足。这些瞬间里藏着的,才是你真正的生命密码。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段子:有人问登山家为什么非要爬珠峰,他咧嘴一笑:“因为山就在那儿啊!”咱们心里不也都有座山吗?可能是想开家花店,可能是学门外语,也可能是把广场舞跳出新高度。重要的是,当那种“非做不可”的冲动来敲门时,别再拿“都这岁数了”当门栓。
眼看这日子像坐滑梯似的往下溜,你是要继续当个合格的“社会零件”,还是决定活成会跳动的“心脏”?反正我打算这个周末就去把搁置三年的油画架支棱起来——万一画着画着,真把那个两眼放光的自己给找回来了呢?
来源:游讯屋sW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