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0岁的周远,是一名会计,性格沉默寡言,却先后遭遇了母亲骤逝、婚姻破碎、事业亦在混乱中停摆,他深感绝望,心如死灰,可就在他想要遁入空门之时,2016年,他意外邂逅了一名33岁的女子林若溪,她因丈夫背叛、儿子罹患重病而几近崩溃,常常独自哭泣,渐渐引起了周远的注意
40岁的周远,是一名会计,性格沉默寡言,却先后遭遇了母亲骤逝、婚姻破碎、事业亦在混乱中停摆,他深感绝望,心如死灰,可就在他想要遁入空门之时,2016年,他意外邂逅了一名33岁的女子林若溪,她因丈夫背叛、儿子罹患重病而几近崩溃,常常独自哭泣,渐渐引起了周远的注意,起初只是简单地递过一方毛巾,或低声安慰几句,随着次数增多,他们之间渐渐有了更多交集。
2016年6月,林若溪的儿子病情急转直下,医院甚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丈夫依旧冷漠如石,既没有陪伴,更没有关心,她一个人扛着全部的绝望,哭得撕心裂肺。周远偶然听到动静赶来,见她满脸泪水,鼻尖泛红,整个人如同要散架般伏在地上。他心头一紧,取来一方干净的毛巾,轻轻递到她手边,低声劝慰。林若溪的身体因哭泣而微微发抖,周远心生怜惜,伸手将她从地上搀扶起来,然而手掌接触到她细瘦的手腕时,他心中泛起说不出的悸动。
接下来的三天,周远与林若溪经常见面,他的手时常会触碰到她的肩,轻轻拍一拍以示安抚,但这些原本无意的肢体接触,却一次次在他心里荡起涟漪。三天后她未再出现,空落的房间让周远莫名失落。一个星期未见,他甚至会不自觉走神,心底浮现出她泪眼婆娑的模样。
一个星期后的清晨,周远下班途中,忽然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林若溪左顾右盼,神色焦急,似乎在寻找什么。当她的目光与周远撞上的瞬间,脸上绽开了压抑不住的笑容,脚步急切地跑了过来,告诉他她儿子病情好转的好消息,说到激动处,她忍不住伸手抓住了周远的手臂,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这份温热透过衣服布料直抵心口,令周远胸口发紧。这之后,两人常常通过电话交流。
林若溪会诉说孩子的恢复情况,或是生活的琐碎烦恼,而周远也会耐心倾听,偶尔给予温和的劝解。直到7月的一天,周远外出购买生活用品,鬼使神差的走到了林若溪家门口,听见了屋内隐约的哭声。他推门而入,并看到林若溪双眼通红,泪痕未干,声音沙哑:“我和他离婚了……”她身子一晃,几乎扑进周远怀里。周远下意识地伸手接住,她的头靠在他胸口,他清晰地感受到她肩膀的颤抖。这一刻,他的理智几乎溃散,与林若溪发生了亲密接触。
然而身体的某些反应却让周远陷入了尴尬与沮丧,他低下头,不禁去想:是这几年清心寡欲让自己身体亏损了吗?于是,为了弥补这种无力感,他暗地里购买了一些补品,偷偷服下,希望能恢复曾经的状态。林若溪也依旧频繁找他见面。可每当两人亲密接触时,周远的状况都让他脸红气喘,手足无措,心生巨大的压力,几天里,他索性不再去见林若溪。但他并不想断绝两人的关系,又偷偷用手机搜索着“男性身体状况”相关的信息,看到了“西地那非”。
不过周远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并不敢自己去购买西地那非,心中为此犯难,却还是忍不住去与林若溪见了面,而林若溪的想法竟与他不谋而合,为他买来了西地那非,效果让周远欣喜不已,仿佛重拾了做男人的证明。此后,每当觉得状态不佳,他便会服用一粒西地那非。他小心谨慎,只在必要时使用,并严格控制为“一天一次,不连续服用”。
很快,半年过去了,他与林若溪的关系逐渐升温,见面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萌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与林若溪结为夫妻,开启新的婚姻生活。可就在这时,意料之外的变故悄然而至,仿佛命运又一次在他的人生里设下了无情的转折……
2017年2月8日,周远与林若溪又一次见面,闲聊时正说到一半,他忽然皱了皱眉,抬手按住了太阳穴。林若溪注意到这一情况,疑惑的看了他一眼,他笑了笑,试图装作无事:“可能是昨晚没休息好,有点头疼。”林若溪却看着他的脸色略微泛白,关切地递给他一杯水。周远喝了一口,脑中突然像被人敲了一下般轻微胀痛,但很快又缓了些。他用力甩了甩头,仿佛这样就能把不适甩掉,甚至开起玩笑,说自己可能只是太久没打坐静心。
然而过了不久,两人正翻看着孩子的相册,林若溪说到动情处眼眶泛红,周远伸手安慰,却突然感觉眼前的画面有些模糊,像是被水雾蒙住了一般。他眨了眨眼,试图让视线恢复清晰,却发现右侧的余光怎么也捕捉不到东西。林若溪再次注意到他的动作,疑惑地问:“你怎么了?”周远勉强笑道:“没事,可能是最近太疲劳,眼睛花了。”可说话时舌头却有些打结,吐字不再像往常那样清晰利落。他意识到不对劲,悄悄捏了捏手掌,竟感觉右手指尖有点麻木,像被细针扎过,却怎么也回不过神来。
他把手藏在身后,暗暗活动,却发现麻木并没有消失,反而愈发明显。他心里浮起一丝担忧,但想到林若溪这些日子承受的痛苦,不愿让她再添烦恼,于是只轻描淡写地岔开了话题。但症状并未停留在这个程度。傍晚时分,两人一同准备饭食,林若溪转身递给他一碗汤时,周远突然手一抖,整只碗险些掉落,热汤溅到手背,他却仿佛迟钝了半拍才反应过来。林若溪急忙上前查看,却被他用力推开:“真的没事!”话音未落,他的声音猛地拔高,却又戛然而止,眼睛直直地睁着,额头青筋暴起,整个人踉跄着倒向墙边,半边身子像失去了支撑般迅速下坠。
他试图张口呼喊,却只吐出含混不清的音节,口角一侧缓缓流下了口水,混着刚刚的汤汁,显得格外惊心。林若溪吓得脸色煞白,连忙扶住他,却发现他的右臂彻底失去了力气,整个人压得她几乎站立不稳。周远的呼吸急促,眼神从慌乱到涣散,身体僵直而沉重。他想抬手擦去嘴角的液体,却只能笨拙地挪动左手,整张脸扭曲在剧烈的疼痛和无力之中。那一刻,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无法再掩饰,口中断断续续挤出几个模糊的字眼:“送……医……”声音低哑得几乎听不清。林若溪也终于意识到了不对劲,手忙脚乱地抓起手机,拨打了急救电话。
周远被送入医院时已处于昏迷状态,血压205/118mmHg,心率92次/分,呼吸急促且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8%。急诊头颅CT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可见高密度影,范围约4.2cm×3.6cm,向外侧及脑室内突破,伴明显脑室积血;中线结构右移7mm;颅内压显著升高,诊断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室穿破,急性颅内高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血糖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
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静脉泵注乌拉地尔控制血压,同时会诊神经外科准备急诊开颅手术。尽管全力救治,术中发现血肿量约80ml,出血范围广泛,血管破裂点深在,难以完全止血,术后病情急转直下,心电监护显示心律失常,血压持续下降,最终抢救无效。
当医生摘下口罩、低声宣布:“患者因大面积脑出血,抢救无效,已临床死亡。”
林若溪整个人愣在原地,眼神瞬间空白。几秒后,她的双唇颤抖,猛地冲上前去,一把抓住医生的手臂,声音尖锐而哽咽:“不可能!怎么会这样?你是不是搞错了?我看过他的体检啊,他之前什么病都没有啊!”她的眼泪瞬间涌出,顺着面颊失控地滑落,呼吸急促得像被人掐住了喉咙,摇着头一遍遍重复:“不可能,他一直吃得很清淡,作息规律,怎么会突然脑出血?怎么会这样啊!”
就在这时,急匆匆赶来的周远父亲停下脚步,望着医生,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可置信的颤抖:“医生……他没有高血压,没有什么重病啊。小病都少,上次感冒还是三年前。他从不喝酒、不抽烟,也没有过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的事情,怎么会突然脑出血了?”说完,他重重叹了口气,转过头,目光复杂地落在林若溪身上,周远和林若溪的事情他并非一点都不知情,多次反对,这时更不可能给林若溪好脸色,语气咄咄逼人:“你到底对他做了什么?”
林若溪猛地抬起头,眼泪簌簌落下,声音急促:“不,不是那样的!他在我这里……也没喝过酒,没抽过烟。”她咬住嘴唇,手指发抖,急切解释道,“我做的饭菜也都清淡,油盐很少。虽然他吃过一段时间的补品,但那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这半年来他都没再碰过。”
“补品?”周父敏锐的发现了不寻常之处,目光灼灼地盯住她。
林若溪的脸色骤然惨白,唇瓣抖动。她原本还想隐瞒,可周远已经因脑出血离开了,这件事无论如何都要有个交代。她终于崩溃般喊了出来:“他……这半年来,一直在吃西地那非!”说完,她急急忙忙补上一句,仿佛要为周远辩护,也为自己解脱:“可我们都注意过的!他从不超量服用,一天最多一次,而且不会连续几天吃,中间至少隔一天。怎么会出事呢?”
医生的眉头深深皱起,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西地那非,最初由药物研发团队用于心血管研究,后来因其改善勃起功能的作用而被广泛应用。它主要通过增强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通路的活性,促进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改善血液循环起效,安全性较高,而周远在服用西地那非时注意了剂量,不抽烟不喝酒,问题又究竟出在哪?
消息很快传到了神经外科主任那里,赶来讨论,翻阅着影像与血液检查资料。病例显示:周远无高血压史,颅内血管CTA检查提示血管无畸形,凝血功能正常,既往无脑出血、脑梗塞病史,生活习惯清淡规律。常见的病因几乎一一排除了。主任与林若溪和周父再次展开了详细的交谈,主任耐心追问:“你们能再详细讲讲他最近的生活吗?饮食、作息,甚至微小的习惯,我们都需要了解。”
周父沉声回答,语气里带着笃定:“他饮食一向很规矩,平时以清淡为主,不吃油炸、烧烤那类重口味的东西,三餐定时,米饭、青菜、豆腐是常见的搭配,偶尔加些鱼肉,但量不大,从不暴饮暴食。作息上也很规律,晚上十点准时上床,早晨六点起身,白天精神很好。他工作的时候注意避免久坐,每隔一两个小时都会起身走动一下,不像年轻人那样沉迷电脑或熬夜打牌。他性子稳,没什么大喜大怒,平日里也不劳累,顶多每天跑步二十分钟,当做锻炼身体。”
林若溪抹着泪,声音哽咽却清晰:“我给他做饭,也多是清淡饮食,有鸡蛋、蒸鱼、青菜、水果。他根本没有吃过市面上的那些保健品。除了……除了那个药。”她最后一句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却仍旧落在每个人的耳中。
现场再次陷入一片沉重的安静。主任的心中也满是疑惑,周远的脑血管壁并没有明显退行性病变,也没有发现微小动脉瘤,血压在此次脑出血之前一直都控制在正常范围,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不抽烟不喝酒,为什么会突然发生大出血?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一位来自省城的受邀专家推门而入。他是特意来院会诊疑难病例的,看到病案与家属,他静静坐下,听完整个经过,没有插话,只是双手交叠,专注地倾听。当林若溪低声说完“他半年里一直在吃西地那非,才吃了30次”时,专家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光,而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专家缓缓抬眼,目光深邃:“原来如此,问题就出在西地那非!”
林若溪大吃一惊,并不能接受,急急忙忙补充:“专家,真的,他很谨慎!自从吃了西地那非之后,就再没碰过什么补肾的药,也没有吃过含活血化瘀的补品。他也没有高血压,根本用不着降压药。每次服药都很小心,就连柚子不能吃都注意了,半年下来,也才吃了三十次而已。”
“不!”专家沉声打断,声音像一道重槌,让在场的人心头一震,“你们都忽视了!尽管半年三十次,看上去似乎不算多,周远也确实做到了单次不超量,可问题并不在这里。你们以为的‘谨慎’,只是表面谨慎。他在服用西地那非时,却忽视了两个极其关键的细节。”
专家摇头叹息,目光里夹杂着遗憾:“近几年临床上类似的情况逐渐增多,许多人,尤其是中年甚至中老年的男子,都会选择使用西地那非。他们觉得这药安全性高,市面上也有严格管理,自己又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服用时也注意了剂量,就以为不会出问题,但他们忘了,西地那非本身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扩张剂,它对人体血流动力学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即便没有基础疾病,如果忽视了服用时的两个细节,不仅会带来血压与血流的骤然波动,还可能在顷刻之间,击碎一个人的生命啊……”
原来,周远脑出血走了的原因,是他在服用西地那非时忽视了这2个关键细节:第一,饮水不足;第二,长期忽视了心脑血管系统的动态监测。
起初,林若溪与周父都难以置信。周远饮食清淡到近乎素食,每天也都会喝水,怎么可能是饮水不足?专家只得耐心解释。西地那非的代谢需要通过肝肾完成,而肾脏的代谢效率与体内水分状态息息相关。周远虽然规律饮水,但他有一个固定的习惯——每次亲密接触前后,出于避免频繁如厕的不便,他都会刻意减少饮水。西地那非在体内达到峰值时,血管扩张明显,如果此时血容量不足,就会导致血压波动幅度变大。简单来说,本该平稳的血管被推到忽高忽低的状态里,脑血管壁一旦出现应激性脆弱点,就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冲破。
林若溪的眼神里闪过震惊。她想起几次亲密接触前,周远确实会很少喝水,有时甚至连一口茶都不肯多喝,还笑着说“免得麻烦”。这些习惯,在平时或许无关紧要,但和西地那非叠加后,却埋下了风险。医生进一步解释,这种轻微脱水并非肉眼可见,也不会引发明显的不适感,却足以让药物的血管作用被放大数倍,成为触发脑出血的隐秘推手。
第二个细节更加耐人寻味。周远的检查结果一再显示正常,无论是颅内CTA还是凝血功能,抑或是常规血压测量,都挑不出毛病。可专家摇了摇头:“这些检查只能说明你在被检测时没有问题,却无法保证你在药物作用下、在特殊情境中的血管状态没有异常。”他解释道,西地那非不仅会影响阴茎局部血流,还会对全身血管产生扩张作用。年轻健康的血管可以承受这种波动,但在长期、反复的小幅冲击下,即便没有高血压、没有血管畸形,也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因为瞬间的血流冲击而破裂。
换句话说,周远虽然定期体检,却缺乏针对性心脑血管的动态监测。例如,运动负荷下的血压波动测试、夜间血压监测,或者血流动力学的趋势观察。这些精细化的监测,往往才能发现早期的隐匿风险。可惜,周远与林若溪都把西地那非当作安全的药,认为只要不超量就没问题,殊不知,他忽视的不是药物剂量,而是身体对药物的个体化反应。
专家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半年30次,平均下来一个星期一次,看似不算多。可在每一次服药时,他都没有注意饮水,长期也没有进行过动态的心脑血管监测,这两个细节让风险在不知不觉中累积。正常检查结果只是一个静态的‘快照’,不能代表长期的安全。”
这一刻,林若溪泪流满面。她想起周远的谨慎——不抽烟不喝酒,饮食清淡,连柚子都小心避开。可就是这样,他还是忽略了“喝水”这样简单到近乎微不足道的小动作,以及“检查”这样容易被当作形式的健康管理。两者叠加,就成了压垮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
专家接着补充了科学解释。西地那非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勃起功能,本身并不会直接“制造”出脑出血。但它改变了血流动力学格局,增加了血压波动的幅度。如果水分不足,血容量下降,血管内皮就会承受更剧烈的剪切力;而缺乏心脑血管监测,则让这种波动始终没有被发现。最终,积累的风险在某一次服药后爆发,演变成致命的脑出血。
参考资料:
[1]于延玲. 如何预防脑出血突发[J].人人健康,2025,(19):54-56.DOI:10.20252/j.cnki.rrjk.2025.19.053.
[2]万韬,王洪,李冶,等. 西地那非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5,22(02):17-22.DOI:CNKI:SUN:ZYYS.0.2025-02-003.
[3]郑娜,张丹丹,刘希,等. 西地那非对脑出血所致病理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4,27(05):542-546.DOI:CNKI:SUN:HNSJ.0.2024-05-003.
(《40岁男子吃西地那非,半年后人说没就没了,医生:吃这药,别忽视这2个细节》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