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老宅基地闲着!退出能补钱,盘活能赚钱,农民看过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6 13:01 1

摘要:前阵子回安徽金寨老家,刚进村就看见堂叔王大国在地里忙活——眼前这片整齐的玉米地,半年前还是三户人家荒着的老宅基地,现在成了他的“聚宝田”。堂叔跟我算笔账:退了住了30多年的漏雨老房,拿了9万多补偿款,去村里规划的新聚居点建房,政府还补了2万,自己只掏3万就住上

前阵子回安徽金寨老家,刚进村就看见堂叔王大国在地里忙活——眼前这片整齐的玉米地,半年前还是三户人家荒着的老宅基地,现在成了他的“聚宝田”。堂叔跟我算笔账:退了住了30多年的漏雨老房,拿了9万多补偿款,去村里规划的新聚居点建房,政府还补了2万,自己只掏3万就住上了亮堂的新房;复垦的3亩地他优先承包,种玉米加一季油菜,一亩一年能多挣1000块。这事儿让我真切觉得,宅基地退出哪儿是“退地”,分明是帮农民把“闲置的老宅子”变成了“过日子的硬通货”,背后藏着不少能让农民“身价往上走”的真机遇。

要搞懂这波机遇,先得说透宅基地退出的底层逻辑——不是让农民“丢根”,而是把“浪费的资源盘活”。过去农村常见“一户多宅”:老房子塌了没人管,荒在那儿占着地;年轻人又在村边盖新房,宝贵的土地就这么闲置着。可另一边,城里发展缺建设用地,村里搞产业缺资金、缺连片土地,两头都卡着。宅基地退出正好打通了这个堵点:农民自愿退掉用不上的闲置宅基地,复垦后能多出来耕地,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还能在省内调剂交易,换来的钱一部分给农民当补偿,一部分用来修村里的路、建学校,相当于“沉睡的宅基地”醒了,农民拿实惠、村里得发展、土地不浪费,三方都划算。

这波造富浪潮里,不同情况的农民能拿到的好处不一样,已经有不少人先尝到了甜头,看看有没有你身边的情况:

第一类是早就进城定居的农民,宅基地成了“进城的‘启动金’”。我表哥在县城开小超市,琢磨着买房定居,可首付差了小10万,一直没敢下手。去年老家搞宅基地退出,他退了村里没人住的老院——按安徽试点的标准,一亩宅基地补22万,他那院虽然不到一亩,也拿了18万,加上政府给进城买房的额外4万补贴,正好凑够首付。现在他把老婆孩子都接去县城,孩子能上县城的好学校,超市生意也稳,逢年过节回村就说:“以前觉得老宅子没用,没想到关键时候帮了大忙。”这类农民在城里有稳定工作、能扎根,退掉用不上的宅基地,相当于把“放着贬值的资产”变现,直接解决了生活里的大难题。

第二类是住危房、想换房却没底气的农户,实现了“安居还能增收”。就像我堂叔,以前住的老房是土坯墙,一到下雨天就漏雨,想翻新得花五六万,手里没那么多钱,只能凑活住。金寨县的政策正好对症:退出危房宅基地给补偿,去村里统一规划的聚居点建房,每平米还补300块,算下来自己花不了多少钱就住上了砖瓦房。村里的陈泽平大爷更省心,他是贫困户,宅基地退出补偿、危房改造补贴加起来近20万,没掏一分钱就住进了二层小楼,大门上贴的对联“宅改政策暖人心,旧宅变钱住新房”,比啥都实在。对这类农户来说,不仅解决了“住得安全”的问题,还没花冤枉钱,日子一下子松快了。

第三类是不想离开农村的“新农人”,宅基地不用退,也能“生钱”。不是所有人都想进城,不少农民就想守着土地,可单靠种地挣不了多少。宁夏吴忠市的农户就把闲置宅基地玩出了新花样:青铜峡市韦桥村的村民,把没人住的老房子以每年4000块的价格租给村旅游合作社,合作社改成民宿,村民还能去民宿打工,端盘子、搞清洁,一个月能挣2000多,一年下来比种地多挣2-3万;利通区高闸村的农户更聪明,把闲置房屋改成“菇房”,跟着合作社种羊肚菌,技术有人教、销路有人找,人均一个月净收入3000块左右。对这些农民来说,宅基地没丢,还多了份收入,比单纯守着老房子强多了。

除了农民自己能拿补偿、挣租金,宅基地退出还带火了一批乡村新产业,这才是更长远的“造富机会”。2025年国家提前下拨了1593亿乡村振兴资金,重点就放在盘活乡村资源上,跟宅基地相关的这三个方向,已经有人靠它发了家:

第一个是乡村民宿和旅游。有山有水、有特色的村子最适合走这条路,把零散的闲置宅基地整合起来,统一改造成民宿、共享小院,再配上摘果子、挖野菜的农事体验,就能吸引城里游客来消费。宁夏红寺堡区永新村,盘活了20家闲置住宅搞民宿,还把6家连成片,打造成“黄河人家”特色院落,每到周末都满房,户均年收入能到4万元以上;我老家金寨县的花石乡大湾村,以前是贫困村,通过宅基地腾退建了扶贫安置点,白墙黑瓦的小楼沿着山坳建,成了网红打卡地,既安置了农户,又搞起了旅游,村民卖土特产、开农家乐,日子都红火了。

第二个是农产品加工和电商。村里把闲置宅基地集中收起来,建加工车间、电商小院,引进企业来合作,农民既能收宅基地的租金,还能在家门口上班。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南安村,以前农户种的枸杞、红枣,只能拉到镇上卖,价钱被压得低。后来用闲置住宅打造电商产业基地,请人教村民直播卖货,现在一年销售额超600万元,还培训出74名农民电商,一个月工资3000元以上。对农户来说,不仅自家的农产品能卖上好价钱,还能学门技术、挣份稳定工资,比外出打工强,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

第三个是特色种养和康养。宅基地腾退复垦后能多出来耕地,农民可以扩大种植规模,或者搞大棚蔬菜、果树这些高效农业;有的村子还利用闲置宅基地,建中医康养院、农耕文化馆,吸引城里老人来养老、体验生活。金寨县这几年通过宅基地腾退,一共复垦出1.8万亩耕地,都分给农户优先承包,不少人种上了茶叶、中药材,一亩地的收入比种粮食翻了3倍;利通区石佛寺村,把腾退的宅基地改造成康养小院,配上菜园、果园,城里老人来住一个月包吃包住才3000块,每年能接待5万人次,还带动200个村民就业,把“没人要的闲置地”变成了“能挣钱的香饽饽”。

不过想抓住这些机遇,得先避开3个常见的“误区”,不然容易白忙活、错过实惠:

误区一:“退出宅基地就等于丢了农村的根”。真相是政策明确要求“自愿有偿”,绝不强制,你不想退,没人能逼你;而且就算退了宅基地,只要你没放弃承包地,照样能种地,想回村看看、走亲戚,也没人拦着。金寨县这几年退出宅基地的1.4万农户里,80%是贫困户和移民户,他们的承包地都还在,想种就种,想租给别人也能挣租金,根本不用怕“没根”。

误区二:“不管啥情况,补偿款都一样多”。其实补偿分好几种情况:退出后进城买房的,大多有额外的购房补贴;留在村里建新宅的,有建房补助;就算是退出闲置宅基地,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补偿也差不少——安徽试点地区一亩补20-30万,河南、湖北有些地方一亩补15-20万,具体要看当地的补偿明细表,上面会写清楚房屋补偿、宅基地补偿、奖励补贴各多少,还会拍房屋照片留存,明明白白,不搞暗箱操作。

误区三:“只有退出宅基地,才能靠它挣钱”。不想退的农户,照样能靠宅基地受益。你可以把闲置的老房子租给合作社、企业,收固定租金;也能自己改造成小作坊,做点豆腐、腌菜卖;还能以宅基地使用权入股村集体产业,比如入股民宿、加工厂,年底按股份分红,这些方式都不用你失去宅基地,还能持续挣钱,比单纯退出更长远。

最后给想抓住机遇的农民朋友提个醒,不管是打算退出宅基地,还是想盘活它挣钱,都要走好三步:第一步先去“问政策”,到村委会或乡镇的国土所,要一份当地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盘活流程,把“自己能享啥福利、要啥条件”问清楚,别光听别人说;第二步“备材料”,把宅基地使用权证、户口本、房屋照片这些都整理好,避免后期要补材料,来回跑腿耽误事;第三步“算长远账”,想进城的,先琢磨好城里的就业、生活成本;想留村的,看看村里适合搞民宿、加工还是种养,别盲目跟风,选适合自己的路才最靠谱。

从金寨县农户靠退宅基地住新房、多挣钱,到宁夏农户靠盘活闲置宅基地搞产业、奔小康,越来越多农民靠宅基地“涨了身价”。这波造富浪潮的核心,不是让农民“卖地换钱”,而是通过政策引导,把以前“睡在那儿没用的宅基地”,变成能改善生活、支撑创业的“活资产”。对亿万农民来说,宅基地不再是“守着没用、丢了可惜”的包袱,而是能握在手里的“财富钥匙”。跟着政策走,选对适合自己的路,不管是进城定居还是留村创业,都能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玲姐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