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刷脸门铃上线当天,伊利诺伊州法院文件直接贴上封条,快递员的脸还没被用户标记,就先被州检察官标记成“潜在赔偿对象”。
12月刷脸门铃上线当天,伊利诺伊州法院文件直接贴上封条,快递员的脸还没被用户标记,就先被州检察官标记成“潜在赔偿对象”。
亚马逊把“Familiar Faces”开关藏进更新包,默认关闭却全程弹窗劝你“一键开启”,话术写着“只认家人”。
真只认家人就不会把云端模板开放给执法端口。
Ring要的是把每一张路过面孔转成可检索数据,再打包成“社区安全报告”卖给警察局,警察局按次付费,亚马逊按量收钱。
2023年5月FTC罚的580万美元,只占这份未来合同预估收入的七分之一,交完罚款生意照做,股价当天还涨了1.2%,资本市场把罚款当入场券。
伊利诺伊州BIPA写得很死:每一次未经同意的面部采集可索赔1000到5000美元。
2023年Meta赔了6.5亿,Google也在谈和解,Ring不想当第三个冤大头,干脆在州内把功能整体断电。
得克萨斯和波特兰跟进,是因为州议会正在推进更严版本,提前禁用可以少一次集体诉讼。
亚马逊把风险算法写进法务表:如果继续上线,三个月内可能收到5万起索赔,按最低档算也是5000万,比全年硬件利润还高,断电是最便宜的止损。
隐私团体曝光的内部邮件显示,Ring原本计划2024年2月才上线,为了冲年底销售季提前到12月。
圣诞季门铃销量占全年四成,人脸识别当卖点能把单价抬高30美元,还能绑定年费云存储。
提前上线等于把测试版风险转嫁给用户,真被起诉就发补丁“修复”,再把责任推给“用户误操作”。
这套甩锅流程在2021年黑客入侵事件里用过一次, FTC文件里写得清清楚楚,只是当时没死人,罚款数字也小,市场选择失忆。
快递员、外卖员、保洁员成了第一批实验标本。
他们的脸被反复扫描,却永远收不到通知,因为“不是客户”。
EPIC拿到的技术文档写明:系统会把同一张脸出现五次以上自动升成“常驻人员”,再出现就会触发“异常停留”警报,直接推送到用户手机和辖区警察客户端。
换句话说,只要你在一条路线跑三天,就可能被算法当成可疑对象,而你自己永远查不到底档。
2020年洛杉矶一名走街串价的歌手因此被警察拦下七次,最终靠媒体曝光才删掉记录,可模板还在服务器里。
亚马逊敢逆势加码,是因为安防市场盘子涨得太快。
调研机构算过,2025年全球智能门铃能卖到45亿美元,其中三成订单来自警察补贴项目。
亚马逊只要拿下30%份额,就能把罚款当营销费。
Meta、Google缩回去,是把人脸当社交入口,风险大收益小;亚马逊把人脸当门票,进门以后还能卖云、卖广告、卖保险,一条数据三份钱,划算。
最细思极恐的是存储条款:即使用户关闭功能,模板也不会立刻删除,而是进入“冷冻期”,最长可保留30天,期间执法机构仍可凭传票调取。
30天足够完成一次排查,也足够让数据被二次复制。
FTC的和解令只要求删除“非法”数据,没说要销毁“已传票”数据,漏洞就这么光明正大留在协议里。
你的脸要是哪天被门铃扫过,它就可能永远挂在亚马逊的服务器里,你删不掉,也永远不知道谁在查看——这还算你的脸吗?
来源:一心一意天空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