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蘑菇屋的时候,几个明星围着灶台手忙脚乱,柴火锅噼里啪啦,菜没熟,玉米还要省着换食材,一群人笑闹着过日子。
谁还记得第一次看到蘑菇屋的时候,几个明星围着灶台手忙脚乱,柴火锅噼里啪啦,菜没熟,玉米还要省着换食材,一群人笑闹着过日子。
那种日子,像是很多人童年乡下的记忆,简单、真实,一点都不做作。
如今《向往的生活》又重启,老朋友们又回来了,但屏幕上那些曾经让人感觉亲切的小细节,悄悄变了,观众的心情也跟着复杂起来。
这次节目组把蘑菇屋搬到了乌镇,还是熟悉的五人组,张子枫静静看书,彭昱畅戴着草帽修理东西,黄磊多了个“艺术总监”的头衔。
节目多了排戏剧的新内容,少了刘宪华,大家都盼着他哪天能回来。可一开播,网上评论就炸了,有人觉得还是那种温吞的慢生活,有人却说再也找不到最初的感觉了。
看着黄磊、何炅脸上的皱纹,小H和小O行动迟缓,大家都在感叹:时间真是把杀猪刀。
黄磊这季不再掌勺,做饭的活交给了妹妹张子枫,还有外卖助攻。
有人说节目组太会玩情怀,上一季刚说“收官”,赚足了观众眼泪,这季又来一波“回归”,让人觉得煽情套路用太多,观众的耐心被反复消耗。
黄磊自己也在节目里坦言“有点不知所措”,说了好几遍,何炅安慰他:“虽然我夸没人信了,但该夸还是要夸。
”看得出来,这群老友虽然久别重逢,心里的压力和变化都写在脸上。
其实,每一季《向往的生活》都跟着大家的生活在变。
第一季录了最长的时间,从夏天到冬天,三位常驻嘉宾在乡下自给自足,烧火做饭、玉米换菜,谁来做客都得“赊账”,有点像小时候邻居串门,没人计较什么,反而更有人情味。
那时候节目里最出圈的“毒豆角事件”,黄磊和宋丹丹吃了没熟的豆角,上吐下泻,差点进医院。网友把这段当成表情包,成了节目的黑历史,也成了观众的笑料。
到了现在,节目的模式越来越像剧本杀,大家从种地做饭变成了排戏剧。虽然场景变了、任务变了,但还是那群人,还是那个蘑菇屋。
只是大家年纪大了,忙碌惯了,更多的是陪伴和回忆。张艺兴接过了“家门钥匙”,黄磊睡觉带上呼吸机,蘑菇屋里的小动物们也都渐渐老去。
就连“彩灯老师”那只番鸭也走了,何炅说蘑菇屋少了一个哲学家,黄磊感叹以为它会送自己最后一程。时间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痕迹,也让观众想起自己家的老人和宠物。
看着节目组在最后一期打出“谢谢你们陪伴我们六年”,房间空了,椅子归位,秋千没人荡,厨房冷却,观众心里也跟着落寞。
有人说现在的《向往的生活》套路太多,失去了原来的纯粹,也有人觉得只要这群人还在,蘑菇屋就还是那个家。
其实每个人心里向往的生活都不一样,有人喜欢慢节奏,有人追求快生活。也许节目变了,也许变的只是我们。
回过头看,为什么这档节目能火那么多年?其实不仅是因为明星的热度,更是因为它让大家在快节奏的都市里,能找到一块心灵的田园。
不管节目怎么变,只要还能看到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烟火气,能让观众想起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向往的生活》就还有意义。至于口碑能不能逆转,不如交给时间和观众自己去评判。
节目组说“我们在一起就是向往的生活”,这句话也许才是点睛之笔。无论蘑菇屋搬到哪里,无论剧情怎么创新,陪伴和温暖才是最打动人的东西。
等到某一天,这些熟悉的人和场景真的离开了,或许才会明白,原来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那段一起过日子的时光。
来源:宅了一只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