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斩夏侯渊造成了多大震撼?中国古代史上被阵斩的最高级别将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6 12:25 1

摘要:黄忠那一刀劈向夏侯渊的时候,定军山下的风好像都停了,曹军的小兵后来回忆,他们先是听到“噗”的一声闷响,就像一个熟透了的大西瓜掉在地上,然后才看见自家主帅的头盔咕噜噜滚到脚边,血从脖子的护甲里头喷出来一尺多高,把地上的雪都烫出了一个黑洞。公元219年正月二十四,

黄忠那一刀劈向夏侯渊的时候,定军山下的风好像都停了,曹军的小兵后来回忆,他们先是听到“噗”的一声闷响,就像一个熟透了的大西瓜掉在地上,然后才看见自家主帅的头盔咕噜噜滚到脚边,血从脖子的护甲里头喷出来一尺多高,把地上的雪都烫出了一个黑洞。公元219年正月二十四,汉中定军山,这一刀不光是劈死了一个曹魏的西线总司令,也把三国鼎立最后那块拼图给劈开了,曹魏头一回意识到,关中不再是自家的后院,蜀汉头一回相信,自己真有本事去中原争一争,而整个中国古代战争史,也头一回出现了“方面军级别”的大统帅在阵前被杀的极端场面,往后一千年,再也没有人比夏侯渊死得官更大、死得更惨、死得更让人震惊。

夏侯渊的级别高到什么地步,曹操给他的官方评语是“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他实际的权力是整个西部战区的总司令,雍州、凉州两个州的军事都归他管,五子良将里的张郃、徐晃都得听他调遣,放今天,这就相当于西部战区的司令员,还兼着陕甘宁三个省的军政一把手。更关键的是,他是曹操的连襟,沛国谯县的老乡,从讨伐董卓那会儿就开始给曹操背锅扛雷,三十年没出过什么大岔子,换句话说,这是曹魏集团里头“董事兼战区总裁”级别的自己人。

那黄忠呢,一年前还是刘表手下的一个中郎将,快七十岁了,刘备给他封的“讨虏将军”也只是个杂号,史书上说“众轻其老”,大伙儿都瞧不上他,嫌他老,没人指望他真能打。所以,当这个白头发老将拎着大刀从山顶上冲下来的时候,曹军士兵的第一反应不是排兵布阵,而是哄堂大笑,直到夏侯渊的人头掉在地上,笑声才变成了尖叫。

当时在场的人后来跟修《魏书》的史官说,黄忠那一刀是斜着劈的,从夏侯渊左边的锁骨进去,右边的肋骨出来,连铁甲上的鳄鱼面都给砍断了,刀口都卷了刃,可黄忠自己身上连几滴血都没沾到。更离谱的是,夏侯渊当时并不是愣头青一样往前冲,他正带着三百个亲兵修鹿角,就是那种防马的木桩子,身边有副将,有亲兵,还有传令的鼓车,完全是“司令官视察前线”的标准配置。问题就出在法正手里的小旗子上,山顶上,蜀军先是举白旗装怂,然后又举红旗搞突袭,曹军连续四次被这种“狼来了”的把戏耗光了警惕性,到第五次干脆懒得结阵了,黄忠就抓住了这个瞬间,带着五百个“敢死突骑”跟滚木头一样从山上冲下来,马蹄子踩得雪沫子乱飞,从出现到贴身就一百二十步的距离,夏侯渊连“结阵”这两个字都没喊完,刀已经劈到眼前了。

这个震撼首先体现在曹军的心里头,夏侯渊的副将张郃当时带着后备部队驻扎在十五里外,一听说主帅被杀了,第一反应不是报仇,而是“拔营后退十里”,史书上记着“郃军皆恐,自乱阵脚”。张郃可不是菜鸟,街亭之战他把马谡打得跳崖,可这一次他连面都不敢照,连夜写信给曹操,说“西部没主帅了,恐怕要出大事”。信使跑到长安,曹操正在吃饺子,听到消息连筷子都掉地上了,半天才憋出一句,“我这是断了左膀右臂啊”。他随后亲自带着十万大军去支援汉中,一路上“听说夏侯渊死了,三军都穿上了丧服”,可见这事儿有多震撼,曹魏从官渡之战以来,头一次因为一个大将的死,搞起了“国葬级别”的动员。

更直接的震撼是整个战略格局,夏侯渊一死,曹魏在汉中的防线就像被抽掉了主梁的屋顶,哗啦一下就塌了,黄忠趁势掩杀,蜀军一口气把战线推到了汉水边上,张郃退守阳平关,再退到汉中城,最后连汉中城都不要了,直接退回了陈仓,刘备就这么拿到了益州的北大门,进可以攻打关中,退可以守住巴蜀,三国鼎立这才真正有了“鼎足”的架势。曹操后来自己跑到汉中去视察,站在阳平关的城头上长叹一声,“南郑这地方简直就是个天然的监狱,斜谷道就是五百里的石头洞”,翻译过来就是,这鬼地方,白送给我都不要,一句话,就把曹魏后面二十年“放弃汉中、保住关中”的战略给定了调,根子就是夏侯渊被杀留下的心理阴影。

对蜀汉内部的震撼也一样剧烈,关羽听说黄忠要跟自己并列当“四方将军”,当场就甩脸子,“大丈夫怎么能跟一个老兵排在一起”,诸葛亮却罕见地没有和稀泥,直接拍板说,“汉升的功劳,张飞、马超都亲眼看见了,关将军你还有什么疑问”。能让一向谨慎的诸葛亮硬顶关羽,可见阵前杀了夏侯渊这事儿含金量有多高。后来更夸张,刘备当皇帝的时候,黄忠已经死了,还被追谥为“刚侯”,是蜀汉第一批得到谥号的三个人之一。另外两个是关羽和张飞,一个七十岁才出山的老兵,靠着一刀就砍出了开国元勋的待遇,整个三国就他一个。

把这事儿放到中国古代史的长镜头里看,夏侯渊这个“被阵斩的级别”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战国时白起坑杀赵国降卒,自己没被人砍,楚汉争霸项羽在乌江边上,是自杀,唐朝安史之乱,哥舒翰是被俘虏,不是在阵前被杀,明朝土木堡之变,张辅死在乱军之中,身份是太师,却不是前线总司令。只有夏侯渊,是以“方面军总司令加上皇亲国戚”的双重身份,在两军对垒的正面战场上,被对方一个老将一刀劈死,死的时候身边还有三百个亲兵护卫。

这之后一千年,直到明朝末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才有同级别的文官武将被抓,但洪承畴是俘虏,不是被杀,再到清朝的年羹尧,那是被皇帝赐死的,更谈不上战场了。所以黄忠这一刀,就成了中国古代史上“阵斩最高级别将领”的天花板,后来说书的干脆把情节给升级了,说“定军山黄忠砍将,一刀下去,三国鼎立”,虽然夸张,但也不是没道理。

更微妙的是这事儿留下的心理后遗症,曹魏从这以后对“主将阵亡”产生了条件反射,张郃后来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被一箭射死,朝廷的第一反应不是哀悼,而是“怎么又是在阵前被杀”。司马懿带兵,宁可穿女人的衣服也不肯决战,根子里就有“夏侯渊的前车之鉴”。蜀汉那边正好相反,黄忠的这一刀给了他们一种“以下克上”的幻觉,关羽紧接着就发动了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多少也受了“老将能砍总司令”的激励,一条人命,撬动了两场大战,改变了三国的走向,说它是“蝴蝶效应”也不过分。

定军山到今天还有一块“黄忠斩将处”的石碑,当地的老乡说,每年正月二十四前后,山上的风就特别大,吹得松树林呜呜地响,像有人在喊“杀”,考古队曾经在这地方挖出来一件残破的铁甲,左边锁骨的位置断得整整齐齐,用碳十四一测,正好是东汉末年的东西,黄忠那一刀,不光是砍断了夏侯渊的生路,也砍进了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最高纪录,成了此后一千年都没人能打破的“阵斩天花板”。

[1] 陈寿《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及裴松之注引《魏略》
[2] 陈寿《三国志·蜀书·黄忠传》
[3] 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定军山斩渊”条
[4]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正月记事
[5] 诸葛亮《出军表》附录《法正传》引黄忠突袭细节

来源:奋发有为的小白eof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