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死也要东归!17万土尔扈特人只剩7万,乾隆一句话逼退沙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6 00:23 1

摘要:乾隆年间有件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震撼,蒙古土尔扈特部17万人,一路被追着打,走了半年多,最后只剩7万来人,硬是要从俄罗斯伏尔加河跑回新疆。

乾隆年间有件事,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震撼,蒙古土尔扈特部17万人,一路被追着打,走了半年多,最后只剩7万来人,硬是要从俄罗斯伏尔加河跑回新疆。

其实,换作其他部落,可能早就散了,但他们偏不,这股劲儿到底哪儿来的?

要讲清楚这事,得先说说他们为啥当初离开新疆。

明朝的时候,土尔扈特部是蒙古卫拉特(也就是瓦剌)的一支,本来在老家好好的,结果被另一支叫准噶尔的部落打急了。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往西迁,最后在伏尔加河流域停下,才算有了个落脚地。

本来想在这儿安安稳稳过日子,可沙俄慢慢扩张过来,麻烦就来了。

沙俄可没把他们当自己人,又是要送部落里的年轻人去当人质,又是拉壮丁去打仗。

听说好几万土尔扈特士兵出去打仗,最后能活着回来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其实,这么折腾下去,部落早晚得没。

刚好那时候清朝康熙皇帝在忙两件事,一边打新疆的准噶尔部,一边在东北跟沙俄打雅克萨之战。

土尔扈特部一看,清朝好像挺有实力,就主动派人联系,康熙也派了个叫图里琛的大臣去伏尔加河那边谈。

本来想这能缓和点,没想到到了乾隆朝,情况更糟了。

准噶尔部被清朝灭了,沙俄觉得土尔扈特没了“退路”,压榨得更狠。

当时的沙皇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直接逼着土尔扈特的大汗渥巴锡带兵去打仗,连他的孩子都被抓去当人质。

渥巴锡那时候肯定是被逼到绝路了,要么等着部落被耗死,要么拼一把回祖地。

最后他选了后者,带着17万部众就往东走。

这一路可太惨了,沙俄军队追着打,那些归顺沙俄的哈萨克人也来夹击。

他们要穿草原、过沙漠,粮食不够,冬天又冷,路上死了好多人。

本来想数着日子能快点到,结果走了半年多,到新疆伊犁的时候,17万人只剩了7万左右。

也就是说,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没撑过来。

更麻烦的是,沙俄还不依不饶,放话给清朝说“要是你们敢收这些人,我们就开战”。

换作有些政权,可能就怂了,但乾隆这次态度特别硬,直接回了句“他们已经进了我的地界,你们就别想在我这儿追了”。

其实,乾隆这回应挺提气的,要是当时软了,土尔扈特人可能真就没地方去了。

之后乾隆也没让他们白跑,给他们找了天山周边的湿地,建了巴音布鲁克、博斯腾湖这些聚居区。

现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最早就是这么来的。

我觉得这一点清朝做得还行,不是光嘴上说接纳,还真给了实实在在的安置,不然这些人刚逃出来又得流离失所。

光说东归还不够,要搞懂他们为啥非要回新疆,就得往前扒扒新疆和蒙古政权的老关系。

其实早在800年前,蒙古政权就开始影响新疆了。

比如当年蒙古人打西辽,就是因为一个叫屈出律的乃蛮部王子,逃到西辽篡了权,给了蒙古人出兵的理由。

这西辽也不是外人建的,是辽朝皇族耶律大石在辽被金国灭了之后建的,首都就在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也就是唐代的碎叶城,听说李白就出生在那儿。

后来准噶尔部在新疆崛起,还灭了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代建的察合台汗国。

从康熙到乾隆,清朝跟准噶尔打了几十年,最后把准噶尔灭了,这才给土尔扈特东归腾出了地方。

这么看,新疆这块地,从来都是各种势力、各种民族来来往往的地方,不是某一个群体单独的地盘。

还有个事儿挺有意思,草原上的民族变迁,其实一直绕着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转。

隋唐的时候,西突厥汗国特别大,蒙古人的祖先室韦部还得听他们的。

后来西突厥自己内部闹矛盾,在隋唐的帮助下散了,有些首领还成了唐朝的名将,比如阿史那社尔。

到了唐朝末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人打败,部众散了之后,一部分成了现在的裕固族,另一部分到新疆成了维吾尔族的祖先。

这么捋下来就会发现,新疆的民族构成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是慢慢融合出来的。

包括更早的鲜卑人,从黑龙江那边过来,南下建了北魏,突厥王族阿史那家族还曾是他们的奴隶。

汉朝打败匈奴之后,鲜卑人才占了草原。

这些历史看着乱,但都跟新疆有点关系,也难怪土尔扈特人非要回这儿,祖祖辈辈的根就在这儿。

其实,草原民族老迁徙,跟地理环境也脱不了关系。

蒙古高原冬天冷,草场又少,一旦遇上灾年,牲口死一大片,部落之间就得抢资源。

所以只要有个强点的部落统一了草原,就会想着往西迁找好地方。

匈人西迁、突厥扩张、蒙古帝国崛起,还有土尔扈特之前的西迁,都是因为这个。

这次东归,其实就是他们想回到更适合生存、又有祖地情结的地方。

中原王朝对新疆的治理也早得很,汉武帝的时候就意识到,光靠长城挡着不行,得控制东北和西域,才能把草原民族围住。

所以他派张骞通西域,还设了西域都护府,把新疆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这比回鹘、蒙古这些民族进入新疆,早了足足一千年。

汉朝的时候,西域那些绿洲城邦为了躲匈奴,主动归附汉朝。

汉人跟当地人一起屯垦、结婚,现在新疆各民族的基因里,还能找到不少汉人基因的痕迹。

比如199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就是汉朝的时候造的,这也能证明当时汉朝对西域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再看新疆,跟以前不一样了,棉花产业是全国最大的,楼兰古城、巴音布鲁克草原这些地方,每年都有好多人去旅游。

蒙古歌曲《鸿雁》里唱的土尔扈特东归的故事,现在还在传。

其实,新疆从来都不是什么“远方”,而是连接东西的中心。

从楼兰小河遗址的千年文物,到现在的发展,这块地一直都在接纳不同的文明,然后慢慢融合成自己的样子。

土尔扈特部17万人损失10万也要东归,不只是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更能看出他们对祖地的认同。

乾隆当年的硬气回应,也是在维护国家的边疆。

现在我们看这段历史,应该记得新疆多元文明交融的根,也珍惜现在各民族一起过日子的局面。

来源:品茗阅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