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2 月,加沙地带的局势突然冒出新动静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哈马斯已经 “准备好实现持久和平”,还头一回呼吁以色列立刻停止对加沙的打击。
2025 年 2 月,加沙地带的局势突然冒出新动静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哈马斯已经 “准备好实现持久和平”,还头一回呼吁以色列立刻停止对加沙的打击。
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之前哈马斯刚对特朗普那套结束加沙战争的提议给了回应,特朗普当时对这个回应看着还挺认可的。
特朗普做事向来喜欢给个明确期限。
哈马斯提交回应的前几小时,他还在 “真相社交” 上发了帖,划定东部时间周日下午 6 点(也就是以色列时间周一凌晨 1 点)为最后期限。
帖子里放话,哈马斯要是不接受提议,就会对这个恐怖组织发起 “毁灭性打击”。
他还说,哈马斯剩余的武装人员已经被军事包围,只要他一声令下 “行动”,这些人的生命很快就会终结。
顺带还提醒无辜的巴勒斯坦人,赶紧离开可能发生大规模伤亡的区域,去加沙更安全的地方,会有人在那儿安置他们。
他没说清楚该从加沙哪些区域撤离,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指的大概率是加沙城 , 那儿现在还有数十万人滞留,以色列之前一直在推进军事行动,想拿下内塔尼亚胡口中哈马斯的 “最后据点”。
特朗普这通表态后,哈马斯那边很快有了回应。
他们发声明说,已经提交了对美国提议的回应。
哈马斯这个回应挺 “留余地” 的,既说欢迎提议里的部分内容,又暗示对其他部分有异议,强调得通过进一步谈判才能敲定条款。
最受关注的是人质问题,哈马斯在声明里说,愿意根据提议里的条款,释放全部剩余的 48 名人质。
但有个前提 , 人质得在永久停火生效后的 72 小时内获释,交换条件是以色列释放 2000 多名巴勒斯坦安全囚犯,归还加沙遇难者的遗体,而且以色列得先完成从加沙撤军的第一阶段行动。
哈马斯在声明里加了个 “附加条件”,人质释放得等到 “具备实施交换所需的实地条件” 之后。
他们没细说这 “实地条件” 到底是啥,但意思很明显 , 要是条件不达标,可能没法在 72 小时内放完 48 名人质。
这 48 人里据信只有 20 人还活着,之前哈马斯跟调解方也提过,他们连部分遇难人质的遗体位置都不清楚,想把所有遗体还给以色列,估计得花不少时间。
哈马斯这边态度摆出来后,他们驻多哈的高级政治局成员穆萨・阿布・马尔祖克还接受了半岛电视台的采访。
72 小时内释放 48 名人质 “不现实”,但也强调哈马斯同意特朗普计划里的前 9 项条款。
本来以为哈马斯在加沙控制权上会松口,后来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坚持 , 声明里说,愿意按美国提议的设想,把加沙控制权移交给一个由巴勒斯坦技术官员组成的独立机构。
可涉及加沙未来和巴勒斯坦人不可剥夺权利的其他问题,得通过全面的巴勒斯坦民族框架讨论,哈马斯还得参与其中。
这人质交换看着有进展,可细琢磨就会发现,麻烦还不少。
哈马斯说 72 小时不现实,以色列那边却急着表决心。
哈马斯刚发声明,内塔尼亚胡总理办公室就在安息日期间罕见发了深夜声明,说 “以色列已经准备好立即执行特朗普计划的第一阶段,让人质立即全部获释”。
声明里还提,会继续跟特朗普及其团队全力合作,依据以色列制定的原则结束战争,这些原则和特朗普关于结束战争的愿景是一致的。
以色列这份声明里,压根没提特朗普最新要求 “立即停火” 的呼吁,但行动上,以色列确实有所收敛。
美国那边声明一出来,以色列政界领导人就下令国防军停止进攻加沙城的行动。
陆军电台还说,这个命令要求把军事行动缩减到 “最低限度”,地面部队只能执行防御性任务。
这个命令是以色列和美国官员连夜会谈后定的,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 Kan 也报道了这事儿。
人质交换不是第一次在巴以之间出现。
早年前的 2011 年,以色列就用 1027 名巴勒斯坦囚犯,换回了 1 名被哈马斯扣押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
那次光协调就花了不少时间,更别说这次是 48 名人质换 2000 多囚犯,规模比之前大得多,协调难度只会更高。
哈马斯提的 “实地条件” 现在还是个谜,是人质转移的通道不安全?还是加沙当地的秩序没理顺?这些没说清楚,72 小时的期限怕是很难落地。
再加上遗体归还的问题,哈马斯连部分遗体位置都不确定,光找遗体就得费功夫,这交换想快也快不起来。
人质交换只是第一步,更难的还在后头 , 特朗普的提议里,明确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这可是提议的核心内容,但哈马斯偏偏把这当成了 “红线”。
马尔祖克在采访里说得很明白,在以色列 “占领” 结束前,哈马斯不会解除武装。
他还补充说,关于哈马斯武器的问题,得进行另一轮谈判,“我们会把武器交给未来的巴勒斯坦国,无论谁治理加沙,都将掌握这些武器”。
2007 年哈马斯掌控加沙后,就跟法塔赫因为权力分配和武装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后来国际社会多次提议让哈马斯解除武装,结果都没成。
对哈马斯来说,武器既是保障自身安全的筹码,也是维持政治地位的关键,想让他们轻易交出来,可能性真不大。
除了武装问题,加沙的治理权也有争议。
特朗普的协议里明确规定,哈马斯不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加沙治理,但哈马斯在声明里偏要强调,要参与关于巴勒斯坦人民未来政治诉求的民族对话。
这明摆着跟协议条款冲突,要是这个分歧解决不了,就算人质交换成了,加沙未来的治理也会出问题。
更现实的是平民安置问题,特朗普呼吁巴勒斯坦平民撤离,但加沙城现在有几十万人滞留,这些人去哪儿?怎么撤?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 2025 年 2 月的数据显示,加沙城大概 30 万平民连基本生活物资都缺。
想撤离还得靠埃及、约旦等周边国家配合,可当前埃及拉法口岸每天的通行量还不到 5000 人,这么多人要撤出去,不是短时间能搞定的。
要是平民安置出了岔子,就算停火了,人道主义危机还在,和平也稳不住。
特朗普的提议确实给胶着的加沙局势带来了点缓和的迹象,哈马斯和以色列在人质释放上有了初步共识,但后面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一堆。
人质交换的时间和 “实地条件”、哈马斯解除武装的争议、加沙治理权的分配,再加上平民安置的难题,每一个都是硬骨头。
巴以冲突闹了这么多年,不是靠一次提议就能彻底解决的。
两边都得拿出诚意,国际社会也得多帮着协调,别让这次的进展变成 “昙花一现”。
毕竟不管是等着回家的以色列人质,还是想安稳生活的巴勒斯坦平民,都早就受够了战争带来的苦。
来源:游史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