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隋朝末年,隋炀帝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到处巡游,挥霍浪费,以致“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从营建东都、修缮长城、开凿大运河,到三次远征高句丽,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全国各地义军突起,纷纷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起义。
隋朝末年,隋炀帝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到处巡游,挥霍浪费,以致“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从营建东都、修缮长城、开凿大运河,到三次远征高句丽,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全国各地义军突起,纷纷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起义。
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统计,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知世郎”王薄占据长白山(今山东邹平、章丘交界处)起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基本统一全国结束,史书中有名有姓、有起事记录的起义领袖或武装集团首领,超过200人。后期经过接二连三的混战,逐渐形成了各地割据政权。其中“食人魔王”朱粲建立的楚政权,就是其中一支较大的割据势力。
朱楚政权(618年十月~),是隋末唐初朱粲于618年在邓县建立的割据政权,年号昌达。
需要说明的是朱楚政权是典型的流寇政权,没有固定的都城。其核心生存方式是“剽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七》中记载:朱粲有众二十万,剽掠汉、淮之间,迁徙无常,攻破州县,食其积粟未尽,复他适,将去,悉焚其余资……。
朱粲(?-621年),亳州城父(今安徽亳州)人,隋末军阀。最初为城父县(今安徽亳州)的佐吏。
朱粲
大业十一年(615年)十二月,朱粲随军征讨长白山(位于今山东邹平南部)的起义军时,逃亡聚众作乱,号称“可达寒贼”,朱粲自称迦楼罗王,拥有部众十万多人。朱粲率兵在荆州、沔阳转战抢掠,一直到终南山南部一带的郡县,其部众所经过之处即无人烟,全部屠戮殆尽。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朱粲在冠军县(今河南邓县)与唐朝山南招慰使(一作山南抚慰使)马元规交战,朱粲军队大败。
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初二日,朱粲与唐朝宣州刺史周超交战,再度兵败。
武德元年(618年)十月,邓州刺史、南阳郡公吕子臧和山南招慰使马元规联合攻打朱粲,再度将朱粲击败。吕子藏劝马元规趁朱粲新败军心不稳将其一举消灭,但建议未被马元规采纳。
武德元年(618年)十月下旬,朱粲收聚余部,重振军势,在冠军县(今河南邓县)自称楚帝,改年号为昌达。
隋末唐初割据势力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初六日,太常卿郑元璹在商州打败朱粲。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初十,朱粲派军围攻邓州。邓州刺史、南阳郡公吕子臧与部将崔元敬(一作陆元敬)率众抵抗,最终邓州被攻陷,朱粲劝吕子藏投降,吕子藏以“安有天子方伯降贼者乎!”,率部力战而死,邓州全城军民也惨遭屠戮。邓州失陷后,山南招慰使马元规率众退守到南阳。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朱粲亲自率军侵犯淅州,太常卿郑元璹率领一万步骑增援,最终淅州城被攻陷,淅州刺史徐维玉被擒杀。
武德二年(619年)正月初七,朱粲围攻南阳。有部下劝马元规弃城突围,被马元规拒绝。很快,南阳城陷落,马元规及其部下全部战死。
朱粲部在汉水、淮河之间剽掠,部众迁徙没有规律,而且还不注重农业。朱粲的军队抢不到东西,因缺乏食物出现饥荒,朱粲就下令让士兵烧煮妇女、小孩来吃,并对其部下说:“没有比人肉更好吃的食物,只要其他的城镇里有人,何必为挨饿发愁呢!”朱粲甚至将R肉分为等级,依次为和骨烂、人羡羊、饶火。所部行军打仗时,就将百姓们的尸体以盐保存,充作军粮。
原隋朝的著作佐郎陆从典、通事舍人颜愍楚,当时都住在南阳,朱粲攻陷南阳后,因缺乏食物,就将他们二人全家全部杀死并吃掉。朱粲还征收各城堡的妇女、小孩供给军队作为军粮。
显州当地豪强杨士林、田瓒起兵攻打朱粲,各州县都纷纷响应。朱粲在淮源与他们交战,结果朱粲大败,率领数千名残兵逃奔菊潭(今河南省西峡县丹水镇)。
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朱粲派遣使者到唐朝请求投降,唐高祖李渊下诏封朱粲为楚王。
四月,唐高祖派遣散骑常侍段确到菊潭慰劳朱粲。四月初三日,段确因醉酒质问朱粲食人之事,被朱粲在席间捉住,与几十名随从全部煮熟,分给身边的人吃。随后,朱粲屠杀菊潭城中的百姓,前往洛阳(今河南洛阳)投奔王世充,被王世充任命为龙骧大将军。
王世充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十一日,王世充兵败投降。唐军抓获朱粲,将他与段达、王隆、崔洪丹、薛德音、杨汪、孟孝义、单雄信、杨公卿、郭什柱、郭士衡、董睿、张童儿、王德仁、郭善才等人全部在洛水之上斩首。
来源:于娜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