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下午,为迎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呼应“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的主题,一场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艺术盛宴——“汲古生新”收藏精品暨民间艺术展览在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盛大启幕。
5月16日下午,为迎接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呼应“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的主题,一场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艺术盛宴——“汲古生新”收藏精品暨民间艺术展览在广东省东仓里美术馆盛大启幕。
省民协、市文联、市民协、三区四市民协及专委会、评委、特邀作者、广州设计周参展成员、网络达人以及全国各地的收藏界代表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共同见证这场文化盛会。
本次展览由江门市收藏研究会、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三区四市)、广州市古玩行业协会、广东省文物艺术研究会、香港设计文化协会、中山市古陶瓷研究会等多方联合举办。众多协会汇聚,以深厚的行业积淀为支撑,为展览的专业性与丰富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次展览汇聚粤港湾区八大艺术门类精品,展现民藏、非遗、文创风采,既有陶瓷、书画、玉石等传统艺术珍宝,也涵盖瓷板画、篆刻印章等工艺佳作,更有众多侨乡江门的非遗瑰宝惊艳亮相,包括三江龙头、鹤山狮艺、恩州奇石、东艺宫灯、茅龙笔等,充分彰显了江门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展厅中各类佳作美不胜举:岭南古书画以笔墨勾勒历史风华,中山古陶瓷承载岁月沧桑,石湾公仔尽显岭南陶塑灵动神韵,香港设计获奖作品展现现代设计巧思;古木创新作品则赋予枯木新生,银镶器将修复艺术与美学融合赋予器物新生,瓷板画描绘多彩世间,《广州上河图》以画卷再现城市记忆……这些来自湾区不同艺术家的匠心之作,不仅是艺术造诣的集中展现,更是传统与现代、地域与文化交融碰撞的生动注脚,共同勾勒出湾区艺术生态的多元图景与无限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开幕现场精心设置了拓印、掐丝珐琅、陶艺、冈州纸艺、植物纤维笔等丰富多样的体验互动环节,让观众能够沉浸式感受传统工艺与创新艺术的魅力。
此外,开幕式结束后,主办方还在东仓里二楼雍雅堂艺术馆成功举办了“汲古生新”古玩与文创艺术沙龙,多位重量级的嘉宾现场对展品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和分享,涵盖古木修复技艺分享、新书收藏理念解读、收藏创新心得讲述、《广州上河图》历史解密以及社会设计应用探讨,以多元视角展现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与活化传承。
“汲古人之智慧,生时代之新韵;守文化之根本,创艺术之新篇”,这不仅是 “汲古生新” 展览的主题诠释,更是对文化传承创新的美好愿景。活动主办方表示,展览依托粤港多地民间协会收藏力量,联动江门三区四市资源,以民藏惠民,搭建起贯通古今的艺术桥梁。此次合作不仅实现了地域文化的聚合,更是一次跨越地域与时空的文明互鉴,让观众既能领略岭南文化的厚重底蕴,也能感受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活力。
博物馆日只有一天,但文化的陪伴不止朝夕。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 6 月 1 日,跨越国际博物馆日,这个初夏,让我们在文化艺术的光影里,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约会,共同见证传统文化的精彩演绎,共赏古今艺术之美。
开幕致辞•寄语古今
省文联曲艺杂技民间文艺工作部二级调研员、省民协专职副主席陈龙武先生在致辞中强调,此次展览以民间收藏为纽带,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培招先生表示,展览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更多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广州古玩行业协会会长陈国裕先生分享了自己多年收藏的心得,强调民间收藏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市收藏研究会会长李岩科先生则呼吁更多人关注民间收藏,让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市民协主席赵一翰先生在致辞后,还向支持单位广东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颁发感谢状,致谢其对文化事业的支持。
市民协秘书长何志强先生宣读《关于批准成立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收藏专业委员会的决定》,标志着江门市民间文艺收藏事业迈向新台阶。
体验互动•触碰古今
沙龙分享•共话古今
中国木作及家具研究会副主席、香港艺术品商会常务理事蒋念慈先生分享:古物创新木作珍品-方盒修复。
。广州市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广州市古玩行业协会顾问冯玮瑜女士分享新书:《不寻常的邂逅》理念分享。
中国古陶瓷研究学者、鉴藏家、作家,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楼钢先生分享:收藏故事及创新理念心得。
广州商业历史文化挖掘传播人、广州市古玩行业协会顾问李伟武先生分享:《广州上河图》历史故事。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硕士、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室内设计及空间设计导师、香港设计及创意产业总会名誉司库冼子光先生分享:《社会设计应用与其产物》。
观展现场•领略古今
欢迎观展•共鉴古今
来源:广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