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12时12分,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5月14日12时12分,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太空计算星座 “021”任务卫星成功发射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射的太空计算星座共有12颗卫星,其中10颗为“内江城市卫星星群”成员,且2颗被命名为“内江号”和“内江高新号”。
“内江城市卫星星群”是全国首个以城市命名的星群产业项目,由国星宇航与内江高新区共建共享,旨在推动商业航天产业落地,全天候为内江及全国提供卫星服务。
10颗卫星的腾飞,标志着内江“飞天梦”的种子正式生根开花,也宣告这座城市正式踏入空天经济的浩瀚竞技场。
那么,锚定新赛道,内江如何奋进“星”时代?
星耀苍穹:“内江城市卫星星群”逐梦太空
此次首发星座由国星宇航、之江实验室、内江高新区共建。首发星座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将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新篇章。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发星座一轨12星集结
据了解,首发星座12颗计算卫星采用国星宇航自研的智能网联卫星平台,除配套了国星宇航自研的AI载荷外,还搭载了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实现了“算力上天、在轨组网、模型上天”,每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具备太空计算、太空互联能力。
除计算与互联能力外,首发星座卫星还配置了对地遥感载荷,借助星载计算能力,将实现数据的实时在轨处理,探索验证“天数天算”,通过有效降低数据传输成本和时间延迟,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同时通过卫星灵境引擎,可以为应急安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游戏文旅等行业提供卫星三维数字孪生数据和应用服务。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首发星座的12颗卫星中有10颗均为“内江城市卫星星群”成员。而“内江城市卫星星群”项目则是由国星宇航与内江高新区共同建设、推进。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发星座一轨12星抵达发射塔架
该项目由单轨12颗通遥一体卫星组成,每颗卫星均搭载通信载荷、立体成像相机与AI载荷,构建起四川省首个自主可控的新型空间基础设施。项目应用场景广泛,涵盖智慧城市建设、安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预警、城乡规划设计、交通建设优化、国土资源监测等领域。
而正是基于“内江城市卫星星群”项目,本次“021”任务中的10颗卫星都“贴上”了内江“标签”。
也正是基于此,首发星座形成的卫星三维数字孪生数据,后续将落地内江高新区,为内江发展卫星智能数据产业提供海量数据支撑,成为内江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核心数据平台。
产业破局:内江商业航天产业从无到有
此次任务代号为“021”,指从0到1(0 to 1),喻意此次任务实现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零”的突破。这一特殊寓意,对内江逐梦浩瀚星辰来说,也极为贴切。
商业航天,成为近几年的热词。
这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赛道。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保持着22.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30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
内江敏锐捕捉到这些讯息,把商业航天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内江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卫星互联网产业,布局卫星通信、导航、遥测服务,建设北斗定位、智能导航、防灾减灾等领域大数据服务中心。
为抢抓产业发展新赛道,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内江高新区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加快布局空天数字经济产业。
内江高新科创园
2023年10月12日,总投资13亿元的内江空天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户内江高新区。该项目包含内江卫星智能终端制造、内江卫星物联网星座、大规模城市数字孪生(元宇宙)标杆等子项目,并将建设集研学、科普、智能展馆于一体的航天科普研学基地。
2023年11月,项目子公司内江国星空天在内江高新区注册成立,成为内江市首个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的标志性企业,推动内江商业航天产业“从无到有”。此次国星宇航“一箭十二星”便是卫星物联网星座项目的主要内容。
内江国星空天科技有限公司
当然,逐梦航天,内江有底气亦有实力: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价值化”四大提升行动,建设“城市大脑”统一融合数据平台和行业智慧场景,成立数字集团探索开展数据运营、数据交易业务,获评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省级信息服务外包城市,“数字生态环境评价指数”“数字经济发展环境营造水平”居全省第二,吸引落户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人工智能不能因为缺失算力而缺席太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对内江引进国星宇航发展空天数字经济产业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太空计算星座的构建,能让单颗卫星发挥出更大价值,这对空天产业的变革具有深远意义。
星辰大海:未来将闪耀更多“内江星”
从“老工业城市”到布局“商业航天”,从地面到太空,从传统赛道到新质生产力,这也是内江点亮苍穹的一次产业突围。
从零起步,破题起势之后,内江如何在逐梦星河的道路上开辟“新蓝海”?
记者了解到,2025年,内江国星空天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与此同时,国星宇航的其他项目都在快速推进中。
数字孪生总部基地已于2024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于今年12月完成并全面运营。
建设中的科普教育研学基地
卫星工厂+航空航天科普教育研学一体化基地已完成选址,后续将全面推进。该项目由3D打印卫星工厂、卫星智能调度中心、科普研学航天展馆三大功能板块组成。其中,3D打印卫星工厂将实现卫星部件打印、组装,实现商业卫星“内江制造”。
卫星智能终端制造项目已将相关公司从北京迁入内江,引进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等相关资质,以及专利及软著等知识产权30余项,预计年内完成卫星智能充电桩产线及卫星地面终端产线建设。
此外,校企合作创新实验室、卫星地面站(内江星地传输中心)也在加快推进。
内江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内江高新区将以此次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为契机,持续深化与商业卫星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全力抢占产业新赛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内江高新区打造成为未来产业建设的创新策源地与产业增长极。
伴随空天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的建设,内江将实现天上有卫星、地面有产能、末端有应用、区域聚人才的综合布局,纵向打通空天地人数据一体化、横向拓展区域市场应用。
内江向“外”,飞向无垠。未来,在浩渺的星辰大海中,将会闪耀更多“内江星”。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