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向加沙城居民发出“最后警告”,要求他们立即向南撤离,否则将视留者为“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
10月1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向加沙城居民发出“最后警告”,要求他们立即向南撤离,否则将视留者为“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
随后当天,以军轰炸便在加沙城造成36人死亡,整个加沙地带死亡人数升至46人。
此刻的加沙城,焦黑废墟中救援人员仍在扒拉瓦砾,更多居民攥着少量行李,挤上南撤的沿海公路。
以军还封死了最后一条能往北逃的阿勒拉希德公路,只留南边沿海路作为“撤离走廊”,加沙城内商店全关,物资紧缺,平民陷入撤离与生存的双重困境。
红十字会也因局势紧张从加沙城撤至拉法,加沙地带的危机正持续升级。
10月1日,加沙城的空气里就飘着焦糊味,52岁的阿卜杜拉蹲在门口,用破布打包仅有的家当,旁边的媳妇哭到抽噎。
前一天巷口的清真寺被炸,他弟弟刚去做礼拜就没了下落,这天以军又广播喊话:“再留着就是恐怖分子”,可阿卜杜拉满心都是疑问:“我们能去哪?”
这话不是没来头,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前一天刚放了“最后警告”,说愿意走的赶紧往南撤,留下的全算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
警告刚过,以军的轰炸就来了,当天加沙城就有36人丧命,整个加沙地带的死亡人数一下升到46人。
更让人绝望的是,以军把唯一能往北逃的阿勒拉希德公路封死了,只留南边的沿海公路当“撤离走廊”,明摆着把平民的路堵得只剩一条。
城里的情况更糟,商店全关了门,之前5谢克尔一斤的面粉,当天早上就被抢空,剩下点碎渣子居然要20谢克尔。
有居民攥着空口袋骂街,这话其实没说错:以色列一边逼平民撤离,一边又让大家没吃的,这不就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吗?
连红十字会都扛不住了,炸弹声比救护车声还响,援助人员自己都怕,只能从加沙城撤到拉法。
这边平民在绝境里熬,那边哈马斯也陷入了两难。
特朗普抛出个20点方案,哈马斯高层在多哈直接吵翻了,方案要他们解除武装、退出政府,还得72小时内放48个人质,这跟投降有啥区别?打了两年仗,哪能说认就认?
可要是不答应,日子更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早就放话,以军还要占加沙大部分地区,埃及、卡塔尔的调解人跑断了腿,土耳其情报负责人也准备来谈,但谁都不敢保证能谈成。
哈马斯高层也有自己的顾虑,不是不想停火,可必须保证以色列撤军,还得让己方领导人安全,不然还不如接着扛。
更讽刺的是,阿拉伯国家倒挺欢迎特朗普这方案,巴解、埃及、沙特都说是“起点”,但哈马斯根本不信。
方案里连巴勒斯坦建国都没提,这不是要把巴勒斯坦人的根给挖了吗?说到底,各方都在算自己的账,可谁真正把加沙平民的命放在前头了?
其实早在今年8月,联合国就确认加沙闹饥荒了,可粮食堆在边境仓库就是运不进来,救援人员说得直白:“不是没吃的,是以色列不让进”,这饥荒根本不是天灾,就是人祸!
以色列说“留下的是恐怖分子”,可阿卜杜拉这样的人,不过是想带着孩子活下来,哈马斯说“不想投降”,可他们的人也得吃饭。
特朗普的方案像个紧箍咒,把各方都逼到了墙角,可没人问问平民:他们要的从来不是什么“胜利”,只是“活着”啊!
现在加沙的浓烟还没散,孩子的哭声还没停。
那些坐在空调房里谈方案、定政策的人,能不能抬头看看?加沙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连路都不敢走。
对他们来说,“想活着”就是最理直气壮的事,可这点愿望,为啥就这么难实现呢?
加沙的浓烟仍未散去,孩子的哭声还在废墟上空回荡,这场持续近两年的冲突,最无辜的始终是当地平民。
以色列的 “最后警告” 压缩着他们的生存空间,哈马斯与各方的谈判僵局难破,特朗普的 20 点方案也未触及巴勒斯坦建国核心。
而联合国早预警的加沙饥荒,因物资难进成了人祸,那些坐在空调房里谈方案的人,似乎忘了加沙人要的从不是 “胜利”,只是最基本的 “活着”。
眼下,撤离路难行、物资紧缺、安全无保障,加沙平民的生存诉求,何时才能真正被放在首位,摆脱这进退维谷的绝境?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