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证指数稳稳站上3800点,两市日成交量接连冲破2万亿,2025年这波慢牛行情看得人心里发烫。可我身边不少散户却愁眉苦脸:追完AI追存储,刚割肉冷门股又踏空蓝筹涨,折腾俩月账户愣是没怎么动。其实跟老股民聊过才明白,这轮行情和2015年的疯牛完全两码事,资金早就
上证指数稳稳站上3800点,两市日成交量接连冲破2万亿,2025年这波慢牛行情看得人心里发烫。可我身边不少散户却愁眉苦脸:追完AI追存储,刚割肉冷门股又踏空蓝筹涨,折腾俩月账户愣是没怎么动。其实跟老股民聊过才明白,这轮行情和2015年的疯牛完全两码事,资金早就盯着“高成长”和“高确定性”往两个方向跑了。“科技+红利”这两条主线才是真提款机,抓不住的话,指数涨得再欢也只是看客。
这轮慢牛能撑这么久,根本是五路资金凑齐了“合力”。险资加仓蓝筹、居民存款往股市搬(7月单月居民存款就少了1万亿)、楼市资金分流进来,再加上北向资金连续12周净流入超2000亿,还有政策引导的产业资本,多路钱一起往市场里冲[__LINK_ICON]。但这些钱精得很,绝不是撒胡椒面,全盯着两类股:一类是能接经济转型红利的科技股,另一类是能给稳定回报的红利股。
现在的A股早不是“齐涨齐跌”的年代了。经济转型期,传统行业难有大增长,科技股却靠着政策和技术双轮驱动节节攀升;同时美联储9月降息基本定了,国内利率也宽松,5%以上股息率的红利股,比1.6%的国债收益香多了,自然成了避险资金的首选。数据最实在:年初到现在,半导体、AI这些科技板块领涨市场,而高股息龙头也稳中有升,这两类股吸走了全市场60%以上的增量资金。
散户亏钱的病根就在“瞎晃”。看到某只题材股涨停就追,听消息说哪个板块有利好就冲,结果总在资金轮动里被反复收割。牛市里真机会从不是追热点,而是抓资金长期认准的主线,“科技+红利”的逻辑,本质就是跟着经济方向和资金需求走,错不了。
2025年的科技股行情,真不是炒概念,政策和技术的红利堆得明明白白。9月24号那天,科创50指数直接涨了3.49%,半导体板块40多只股涨停或涨超10%,这力度就能看出资金多认这条线[__LINK_ICON]。
政策端的扶持简直是“真金白银”。6月刚实施的《数字经济促进法》,给企业数字化改造最高补30%,科技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也提到了120%;半导体领域更狠,3000亿的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直接砸进来,国产28nm及以下设备采购给40%补贴[__LINK_ICON]。更关键的是,十月要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大概率还会给新质生产力领域加码政策,这预期摆在这,资金能不抢吗?
技术突破更是让上涨逻辑落地。中芯国际用国产DUV光刻机测7nm工艺,良率都突破75%了,接近国际水平;阿里平头哥的AI芯片,参数都超过英伟达A800了,百度、阿里已经用它来训练模型[__LINK_ICON]。还有存储芯片,美光、三星都通知要涨价20%-30%,供需两端都撑着,板块想不涨都难。这时候的科技股早不是画饼,而是真能靠业绩兑现的。
抓科技股别乱抓,就盯三个方向:一是AI算力,阿里云都追加投资要建更大数据中心了,算力基础设施肯定受益;二是半导体国产化,设备、材料这些“卡脖子”的环节,有大基金撑腰,国产替代空间大得很;三是低空经济、机器人这些新赛道,深圳到广州的商用航线三季度就要试飞了,产业链马上要进入业绩释放期[__LINK_ICON]。
不少散户觉得牛市里红利股“涨得慢没意思”,这真是大错特错。今年中证红利指数虽然没怎么涨,但它的价值根本不在短期冲高跟风,而是抗波动、稳收益。9月市场震荡那几天,科技股跌得人心慌,可长江电力、工商银行这些高股息股却很抗跌,这就是“压舱石”的作用。
红利股的核心吸引力是“确定性”。这些股大多在银行、电力这些成熟行业,盈利稳、现金流足,股息率普遍超5%,比银行理财跌破3%的收益强太多。更重要的是,监管现在逼着央企提高分红比例,还把市值管理纳入考核,分红越来越规范,从“偶尔给红包”变成“定期发工资”,自然受长期资金待见。像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这些龙头,总市值都破2万亿了,险资、养老金挤破头要配,就是看中这份稳当。
选红利股得避开“低价陷阱”,别光看股价低。重点盯两类:一类是高股息+低估值的央企龙头,比如金融、公用事业里连续3年股息率超5%的;另一类是盈利能稳步增长的消费龙头,既能分红又能靠业绩涨估值。而且科技股涨太疯的时候,把资金转一部分到红利股里避险,等科技股回调再换回去,这样组合波动小,收益还稳。
“科技+红利”不是简单买两只股就行,得根据市场节奏动态搭配。做好这三点,新手也能把这台“提款机”用好。
1. 仓位配比:6:3:1,攻守兼备
我现在的仓位是这么配的:60%核心资产,科技和红利各占30%——科技股选半导体、AI算力的龙头,红利股挑高股息央企和消费龙头;30%卫星配置,跟踪低空经济、数据要素这些政策节点明确的细分机会;剩下10%灵活资金,等回调了就补核心股。这样既能吃科技股的成长收益,又能靠红利股扛波动,心里踏实。
2. 入场时机:借调整买,别追高
科技股要抓“政策窗口”和“回调机会”。比如6月半导体大基金注资名单出来前,或者三季度低空经济试飞前,都能提前布局;要是板块回调超20%且成交量缩下来了,就是加仓的好时候。红利股更简单,当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突破6%,或者市场震荡的时候分批买,准没错。但不管哪类股,短期涨超50%又没业绩撑着的,千万别碰。
3. 离场纪律:看趋势不贪多
科技股我用“20日均线止盈法”:只要股价站在均线上就拿着,跌破3天没收回来就减一半,跌超10%全走。红利股就设目标:年化收益到15%-20%就卖一半,剩下的继续拿分红,分红的钱再趁科技股回调时加仓。最关键是别贪心,也别赚点就跑,跟着趋势走比瞎猜靠谱。
牛市赚的是“认主线”的钱
2025年这波慢牛,本质是经济转型和资金重构催出来的。科技股代表未来的成长,红利股代表当下的确定,两者缺一个都不行。散户之所以忙活半天不赚钱,就是总想抓所有机会,在板块间来回跳,最后把核心主线丢了。
放弃“抓黑马、炒题材”的幻想吧,牛市里真赢家都是盯着主线不动的。把科技股当“矛”,去赚成长的钱;把红利股当“盾”,去抗市场的险。做好仓位搭配,守好买卖纪律,不瞎晃、不盲从,才能真正从这轮行情里赚到钱。
记住,牛市里最值钱的不是操盘技巧,而是认准主线的定力。科技搭红利,成长配确定,这就是2025年最稳的盈利密码。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