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刷到湛江交警发的封桥通知时,我正在准备去东海岛的海鲜市场,一看“海湾大桥6点起封闭”,赶紧退了预订的海鲜加工店——这可不是普通的大风,是能让整个湛江交通“停摆”的强台风“麦德姆”要来了。
早上刷到湛江交警发的封桥通知时,我正在准备去东海岛的海鲜市场,一看“海湾大桥6点起封闭”,赶紧退了预订的海鲜加工店——这可不是普通的大风,是能让整个湛江交通“停摆”的强台风“麦德姆”要来了。
从湛江市气象台今早7点的最新通报来看,现在“麦德姆”离湛江市区大概210公里,中心最大风力已经到14级,换算成大家能直观感受到的速度,就是每秒42米,差不多是高速上汽车跑150公里/小时的劲儿,而且还在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往西北方向挪,直奔湛江而来。最关键的是,气象部门预测它最大可能在今天下午2点前后,在徐闻和雷州交界的沿海登陆,登陆时还是强台风级,风力不会减多少。
可能有人觉得“封桥封路”有点夸张,但看看这次的防御措施,就知道情况不一般。湛江交警从凌晨6点就把海湾大桥、东海岛大桥、调顺跨海大桥、南三大桥这四座关键大桥全封了,早上8点又把全市所有高速公路双向封闭——不是只封某一段,是整个湛江辖区的高速都不让走了。公交更早,凌晨3点就全线暂停营运,连平时跑郊区的小巴都停了。
我专门问了在交警大队工作的朋友,他说这次封路不是“一刀切”,是根据台风路径和风力算过的:14级风下,大桥上的侧风足以把1.5吨以下的小车吹得偏离车道,高速上的广告牌、护栏也可能被吹倒,万一有车在上面出事,救援车根本进不去。而且徐闻、雷州那边的沿海乡镇,今早已经开始组织低洼地区的居民转移,村里的大喇叭一直在喊“不要留在海边的瓦房里,去村委会的临时安置点”。
除了交通,民生保障也在跟台风“抢时间”。今早路过赤坎区的超市,看到货架上的矿泉水、方便面确实少了些,但工作人员一直在补货,广播里还循环说“物资充足,不用囤货”。我问收银员,她说凌晨4点就有配送车把货送来了,政府提前跟供应商打过招呼,保证这两天不会断货。另外,供电局的抢修车也在路边待命,他们的工作群里发了通知,一旦出现线路故障,会优先恢复医院、安置点的供电,普通小区也会在风雨变小后第一时间抢修。
可能有些朋友会好奇,怎么判断台风登陆的时间和地点这么准?其实不是“猜”的,气象部门是靠卫星云图、沿海的雷达站还有海上的浮标实时监测数据算出来的。比如“麦德姆”的移动速度、风力变化,每小时都会更新一次,而且会对比历史上类似路径的台风,比如2023年的“泰利”,也是从这个方向来的,当时登陆后徐闻的部分农田进水,这次提前就有农户把田里的蔬菜抢收了,鱼塘也加固了堤坝。
不过要提醒大家,别觉得台风只影响沿海。就算你在湛江市区,下午2点前后风力也会达到10-12级,树被吹倒、广告牌掉落的风险很高,最好别出门。我同事住的小区今早已经把阳台的花盆、空调外机支架都检查了一遍,物业还在每层楼的走廊里放了应急手电筒和急救包。如果家里窗户是推拉窗,最好用胶带贴成“米”字形,能减少玻璃被吹破的概率。
还有些实用信息要跟大家说清楚:高速和大桥什么时候解封,要看台风过后的路况检查结果,不是台风一走就开,得确认没有路面塌陷、树木挡路才行,具体时间可以关注“湛江交警”的公众号,他们会实时更新。公交恢复运营也一样,要等路面积水退了、风力降到安全等级以下,所以今天要出门的朋友,别想着等公交,老老实实待家里最安全。
另外,网上有些传言说“‘麦德姆’会转向去海南”,这是假的。从最新的路径图来看,它的移动方向很稳定,就是往徐闻、雷州这边来,大家别信非官方渠道的消息,认准湛江市气象台、湛江发布这些官方账号,避免被误导。如果发现有险情,比如家里漏水、附近有树要倒,可以打12345市民热线,他们会转交给相关部门处理。
现在再看窗外,风已经比早上大了不少,路边的榕树叶子被吹得贴在树干上,偶尔能听到垃圾桶被吹倒的声音。其实每次台风来,最让人安心的是看到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人:交警在路口执勤,防止有人冒险上桥;环卫工人在清理路边的落叶,避免堵塞下水道;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提醒独居老人注意安全。正是这些人的忙碌,才能让我们在台风天里更踏实。
最后想跟大家聊的是,经历过几次台风后,我发现提前准备比什么都重要。比如家里常备点矿泉水、压缩饼干,手机充满电,充电宝也备好,万一停电停水也能应对。而且别抱着“台风年年有,没什么大不了”的心态,每次台风的强度、路径都不一样,重视起来才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不知道大家现在是在湛江哪个区域?你们家里都做了哪些防台风的准备?如果有实用的小技巧,或者知道哪些地方有临时安置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出来,互相帮衬着度过这次台风天。
来源: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