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媒体陆续曝出节目在济南录制的消息,康震、郦波、杨雨、龙洋等纷纷现身。
1
央视《2025中秋诗会》来了。
今年,济南是主场。
这几天,媒体陆续曝出节目在济南录制的消息,康震、郦波、杨雨、龙洋等纷纷现身。
作为央视一档知名传统文化类节目,每年的《中秋诗会》都会吸引大量关注。
这次,为何选择在济南录制?
有一位网友评论说,不是这次“中秋诗会”选择了济南,而是济南在中国诗词文化中一直都是“C位”。
换句话说,有点来晚了。
北纬君深以为然。
2
济南,名副其实的“诗城词都”。
在这里,诗仙李白游华山后感叹,“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在这里,诗圣杜甫留下千古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在这里,诞生了宋朝词坛两颗璀璨“明珠”李清照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在这里,苏轼、苏辙、曾巩、张养浩、元好问、蒲松龄、王士禛、李攀龙等“大咖”均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有统计说,在济南历史上,本土及客寓、游历济南的诗词名家达1200余人,历朝历代题咏济南的诗词超过了2万首。
济南诗词之早、名家之多、名篇之海量实为世所罕见,用“星光灿烂”来形容并不为过。
不仅是古代,现代诗人也与济南有一份渊源。诗人作家郭沫若、王统照、臧克家、孔孚、桑恒昌等,或求学、或工作、或游历,都在济南留下诗作和足迹。
无怪乎济南著名学者徐北文说,“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古是诗城。”
这样的城市,当然应该站在中国诗词文化的“C位”。
3
更关键的是,济南并没有因此而躺在诗词文化的“星光大道”上沾沾自喜。
而是,致力擦亮“诗城词都”文化品牌,让文化魅力浸润到城市大街小巷,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推进以‘二安’为代表的诗词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被写入了济南市“十四五”规划。
打造诗城词都文化品牌,被写入了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
如此重视诗词文化的城市,在国内并不多见。
今天的济南,无论大街小巷、广场公园,诗词印记随处可见。不管什么职业,也不分男女老幼,几乎都能随口背诵几句。
前两年,济南“街头对诗”走红网络,引发广泛追捧。
2024年“五一”假期期间,济南还曾举办“泉”在济南过五一·“诗城词都”对诗擂台赛,邀请全国诗词高手前来挑战。
曾一举拿下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的雷海为在比赛结束后由衷地感慨,“诗城词都”济南名不虚传。
4
诗词,也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文化动能”。
在清照故里章丘,清照泉城·明水古城融合泉水文化、诗词文化与现代产业,打造别具一格的“泉+城+文化”特色旅游胜地。景区还接连举办清照诗歌艺术节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
诗词,已成为济南的骄傲。
此前,《中国诗词大会》未曾在济南进行过外景拍摄,也未曾深入展现过济南独特的文化元素。
以至于,连《2025中秋诗会》总导演王俊淇都觉得“遗憾”。
幸运的是,今年《中秋诗会》将录制地放在济南,“弥补了这一缺憾”。
5
王俊淇介绍,《2025中秋诗会》济南篇共分三期,主题分别为“鹊华丹青”“明湖秋月”“泉城印象”。
其中,“鹊华丹青”聚焦济南历史上的文人名家和他们留下的诗文书画,呈现城市的文化积淀;
“明湖秋月”展现济南山、河、湖、泉交融的自然风光,映衬中秋月下的旖旎景致;
“泉城印象”则从中秋习俗、非遗技艺和美食物产切入,表现百姓生活中的团圆意趣与人文情怀。
录制场地包括位于老城的趵突泉、大明湖、护城河,位于济南起步区的鹊山生态文化区,以及位于章丘的清照泉城·明水古城等。
应该说,既有济南的历史,也有济南的当下,更蕴含着济南的未来。
通过诗词这一角度,将“济南故事”呈现给更多人。
2024年,《中秋诗会》在西安录制,三期节目位居央视同时段收视第一,观众规模超1亿人次,为古城西安带来了巨大流量。
相信通过这次的《中秋诗会》,会有更多人进一步了解济南文化,爱上这座城市。
最后,附上节目播出时间,让我们共同走进“诗词里的济南”。
《2025中秋诗会·月映泉城》
2025年10月5日—10月7日
综合频道CCTV-1、央视频、央视网 17:50 首播
科教频道CCTV-10 20:51 播出
中国之声、云听23:05 播出
来源:天下泉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