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真的值千金 | 优秀征文展示之四:《 淬民族之火,铸时代之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5 08:19 1

摘要: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科技铸就未来,文化奠定乾坤。今日阅读《桐城派经典古文选读》,令我感慨颇深——姚鼐笔下的《登泰山记》堪称山水散文中的翘楚,读来意蕴深厚,余味悠长。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科技铸就未来,文化奠定乾坤。今日阅读《桐城派经典古文选读》,令我感慨颇深——姚鼐笔下的《登泰山记》堪称山水散文中的翘楚,读来意蕴深厚,余味悠长。

全文语言精炼而意蕴丰厚,毫无冗余修饰,却将泰山的雄伟、登山的历程与观日出的震撼,写得层次分明。既有地理纪实的准确,又具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让人读后便对泰山油然生出无限神往。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千古佳句所描绘的壮阔景象,诗人以寥寥数笔,勾勒出雪后泰山的磅礴气势。画面感扑面而来,层层递进,令人如临其境。“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一句,真切写出登山的艰险——仿佛天地被装入巨大冰窖,呼出的白气顷刻成霜,脚下冻路咯吱作响……全文无一赘言粉饰,却在质朴文字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姚鼐的《登泰山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镌刻着桐城派古文的精魂,也暗含着文化传承的命脉。它不仅写景入木三分,意蕴也深厚独到,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的深度融合。

《登泰山记》中“移步换景”的叙事艺术,暗含与革命文化的精神共鸣;“道中迷雾冰滑”的艰辛攀登,也与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相呼应。长征路上的雪山草地,同样是一场精神的淬炼。《登泰山记》不仅是桐城文化的一方锦绣,也迸发出深沉的家国情怀与革命意志,实现了文化融合与跨越时代的精神共鸣。

文章通篇以“真”为底色。“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的精准描摹,是姚鼐以脚步丈量山河,这种摒弃虚事、扎根现实的创作态度,正与当今青少年需要学习的新时代理念“实事求是”高度契合。唯有以“真”为底色的文化作品,才能穿透时光的阻隔,就如那万仞泰山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实如初。读者会在其中触摸精神的温度。

《登泰山记》不仅是桐城派经典,更是革命精神的诠释象征,他让红色记忆更具文学感染力。不独言山水,其中融入了“古长城”“岱祠”这些历史坐标与人文印记。让自然之美始终扎根于文化沃土,让传统文脉涌动时代热血。

桐城派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成就斐然。读完姚鼐的《登泰山记》,就像跟着一位沉静的向导在文字中完成了一场泰山之旅。站在新时代的文化高地回望《登泰山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没有华丽辞藻粉饰的文化作品,更是一座沟通古今的桥梁。

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时代川流不息,是是非非变化莫停,唯有淬炼民族之火、铸就时代的利剑,才能让人类的文明长河在传承中暗流涌动,在创新中奔腾汹涌。这部垂名青史的《登泰山记》无疑是一部值得人类深思与开发的千古佳篇,让沉寂的古文迸发出时代的新声。

(本文系“北辰杯·桐城派经典古文阅读大赛”投稿作品,作者魏茜,来自安徽省桐城市第八中学高一(1)班)

北辰杯·桐城派经典古文阅读大赛

持续征稿中

秋风送爽,文绪绵长。北辰杯·桐城派经典古文阅读大赛开展以来,各方佳作纷至,见解精微——或钩沉阐幽,探赜索隐;或感发心得,遥契古贤。篇中笔底,皆是读者与桐城文脉的深刻对话。优秀来稿将持续选登,以飨同道。

今谨再次广邀:无论您是深耕多年的硕博之士,还是初涉古文的青衿少年,但有一得之见、一心之悟,均盼惠赐佳作。优秀作品将刊载于官方平台,并有机会获得大赛奖金及精美礼品。

投稿邮箱:crz_fdpress@163.com

截止日期:2025年10月31日

(一)征稿对象少年组:海内外桐城籍及桐二代小学、初中在读学生。

青年组:海内外桐城籍及桐二代高中、本科、硕士及博士在读学生。

(二)征稿要求1.主题:“诵桐城派经典,书新时代华章”,须围绕《桐城派经典古文选读(青少年版)》中的38篇桐城派经典古文撰写读后感,主题健康,积极向上,具体方向不限。

2.文体: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鼓励创新表达。

3.字数:少年组要求1000字以内;青年组要求2000字以内。

赛事详情请点击:

《桐城派经典古文选读(青少年版)》

方宁胜 汪茂荣

汪文涛 程徐李 编著

刘 月 责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5年1月

本书精选桐城派38篇名家名作,采用原文呈现、解题导读、今注今译等形式,旨在展现桐城派文学与思想精髓,提升中小学生古文阅读兴趣与鉴赏能力,强化其语文素养与思想道德水平。

选本分三单元:小学高年级单元以家书家训为主,注重家庭教育、品德修养与学习追求;初中年级单元则以游记、人物传记为主,展现桐城派古文之美;高中阶段单元则聚焦书序、赠序,反映桐城派文学立场与流变。

在编选过程中,本书注重整体结构与内容统一,各单元、篇目间以作者、题材、风格、情感等因素相互关联,鼓励读者在阅读中前后观照、深入研讨。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