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明日八月十五,记得:1不逛、2不赏、3不熬、4不吃!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5 08:07 2

摘要:“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时间过得真快,明日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月球会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会处于同一黄经线上,标志着月相周期迎来了一个高峰阶段,也是月亮最圆满的日子。所谓“春朝日,秋夕月”,在古代每到八月十五这天,人们都会举行祭月仪式,如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时间过得真快,明日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月球会运行至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会处于同一黄经线上,标志着月相周期迎来了一个高峰阶段,也是月亮最圆满的日子。所谓“春朝日,秋夕月”,在古代每到八月十五这天,人们都会举行祭月仪式,如设香案,摆月饼、瓜果,以此祈求生活安康、秋收顺利,民间把这天也称之为“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或团圆节,其起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对此《周礼》中记载,周代就已经有“秋分夕月(祭月)”的仪式,即当时帝王会在秋分时节通过举行祭月仪式,祈求五谷丰登。到了汉代进一步确立了秋分祭月的礼制,将月相变化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

中秋节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当时人们发现,秋分在农历中的日期每年不同,不易固定,后来逐渐将祭月仪式调整至农历八月十五日,此时月亮最圆,象征圆满,更符合“月圆人团圆”的文化寓意,并将八月十五命名“中秋节”,成为全国性节日。到了宋代,中秋节的庆祝活动达到鼎盛,形成以赏月为中心的民俗节日。同时,月饼成为节日的标志性食品,流传至今。

在明清时期,中秋节与春节齐名,更是以“团圆、祈福”的内核,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这时的“祭月”以由“拜月”所替代,古人会在这天祈求貌若嫦娥、团圆美满、功名顺利。现如今,在2006年,中秋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节日的文化价值,使“中秋团圆”的主题永恒流传。

中秋节虽说是从“秋分”的祭月仪式演变过来的,但两者其实时间间隔并不大,并且对于秋季都还有着相同的意义。如果从节气划分四季来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是秋季的结束,而秋分作为秋季第4个节气,正好平分了整个秋季;而从农历月份划分四季来看,农历七月、八月、九月,对应着孟秋、仲秋、季秋,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天,正好是秋季三个月的中点,平分了整个“秋三月”。

中秋节和秋分在不同的定义中,都是秋季的中点,而秋季是收获季节,“秋”字本义为“庄稼成熟”,这时候也是农作物逐渐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人们以“中秋”为节,不仅仅是追求“团圆”,更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体现了古人对丰收的向往。

八月十五是“望日”

《说文解字》中对“望日”的解释为:“月满与日相望。”说的就是月亮满月的这天,月亮会和太阳处于一条直线,好像两个人在遥遥相望,故而得名“望日”。不计算闰月的情况下,一年会有十二个“望日”,其中最被人所重视的两个望日分别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以及八月十五的中秋节。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29.5天,形成朔望月周期,朔日(初一)为新月不可见,望日为满月,二者构成月相变化的完整周期。望日是月份的中间点,用于调节农历与太阳年的关系。老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且公转速度不均,满月不仅会出现在农历十五日,有时也会出现在十六日。

古代虽说没有先进的设备观测月相,但古人也有方法判断月亮满月的日子,即观察农历大小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是农历大月(三十天),那么望日会出现在农历十六日;相反,如果是农历小月(二十九天),望日则会出现在农历十五日。今年农历八月共计二十九天,很明显是农历小月,因此在古人看来,今年农历八月的望日会出现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天,是一个“月之圆兆人之团圆”的美好时刻。

不是迷信!明日八月十五,这天不仅是“中秋节”,还是古人眼中的“望日”、秋季的中点,因此八月十五这天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每当到了八月十五,身边的老人就会提醒大家,记得:1不逛、2不赏、3不熬、4不吃!都是指的什么呢?我们赶紧了解一下吧。

明日八月十五,不仅是月亮满月的日子,更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这天民间有着“走月”的习俗,即出门走一走。在《帝京景物略》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女子于月下踏歌,曰‘走月’。”古人认为,中秋月圆时“阴气最盛”,但“阴极生阳”,此时在月下活动可借月华补益自身,以此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这个说法虽说有几分民俗色彩,但把祈福和娱乐混在一起,倒也比单纯的烧香拜月更有节日氛围。

然而,走月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去水边闲逛。这是因为进入中秋后,秋季也过去了一半,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气温会像坐滑梯似的往下掉。而河边地势低,水汽蒸发慢,寒气会比别处重,如果这个时候长时间在河边闲逛,受冷风一吹,湿寒之气就会侵扰人体,导致关节疼、感冒等不适。尤其是晚上,河边照明差,能见度低,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倒摔伤。

明日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古代这天有着“祭月”的习俗,但通过时代的更替,现代“祭月”已由“赏月”所替代,人们会在中秋节当天,通过赏月的方式,祈求生活美满,家人团圆。但赏月的时候要注意,避免去陡峭的高处赏月,毕竟中秋也算秋季的中期,处于秋分前后,此时白天尚暖,夜晚却凉得透骨,尤其是山巅、楼顶这些高处,而秋风一刮,冷空气会最先往高处跑,站在山顶、楼顶,往往会比平地要冷好几度,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赏月,很容易受寒着凉。

并且,中秋的夜晚月亮虽圆,但也照不透山间的雾、楼角的影,一些陡峭的高处本就难走,加上中秋的夜晚会比较凉,地面容易结薄霜或露水,一脚踩滑,很容易发生无法挽回的事情。特别是当月光从侧面照过来,凹凸不平的地面往往会形成“视觉陷阱”,例如平地看着像斜坡,斜坡看着像平地,稍不留神就容易踩空。

总之,中秋节赏月,可以选择在家中的阳台、或者小区的院子里,还要避免独自赏月,最好与家人一起,这样才有团圆的味道。

明日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月饼、水果,并且欣赏月亮,特别是赏月已然成了节日当天人们联络感情的纽带,赏月的最佳时间就是在晚上,很多人可能会长时间熬夜欣赏月亮,但最好避免这样做,这是为什么呢?

《养生八笺》有云:“中秋夜,人若久坐不睡,则寒气入体,易生疾。”中秋节是秋季的中点,阳气由盛转衰的节点,人体也要开始收敛阳气,为冬天储备能量。如果长时间熬夜,精神处于兴奋状态,阳气得不到收敛,反而外泄,身体就会越来越虚,抵抗力就会随之下降,第二天容易出现头晕、乏力、感冒等不适。

并且,在古人看来,睡眠是“养阴”的最佳方式。中秋节的晚上长时间熬夜,相当于强行阻断阴液的回归,很容易引发“阴虚火旺”,出现烦躁、易怒等情况。加上天气转凉,空气干燥,人这时候本来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咳嗽上火,要是再长时间熬夜秋燥的症状就会进一步加重。

那么,几点之前睡觉为佳?一般来说,晚上11点之前睡觉即可,因为晚上11点后是子时,正是胆经当令的时候,如果此时睡觉,胆气就能养足,第二天头脑清醒。并且,晚上10点是三焦经当令,三焦管全身气血运行,这时候躺下,气血能顺畅回到肝脏,晚上11点之前熟睡,正好能赶上子时肝血回流,不仅养肝又养神。

明日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月饼”,而这个习俗可谓是中秋节标志性的习俗之一。月饼最早是古人祭月的供品,古人会在中秋夜设香案,摆上月饼、瓜果,祈求月亮保佑丰收平安。到了唐代,月饼开始与中秋赏月结合。传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时,觉得胡饼(月饼前身)名字不雅,杨贵妃抬头望月,说:“这饼圆如明月,就叫月饼吧。”从此,“月饼”之名在民间流传开来,并成为节日当天的标志性食俗。

虽说现代的月饼已经琳琅满目,如苏式、广式、京式等等,但月饼要避免一次性吃得太多。对此《饮膳正要》中提到“糕饼之属,多食则滞气”的说法,中秋月饼以面粉、糖、油为主料,属于高糖高油食品,如果一次吃太多,很容易导致“积食不化”,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并且,月饼热量较高,像一个100克的月饼,其热量约400大卡,相当于两碗米饭,如果一次性吃得太多,热量很容易堆积,从而转化为脂肪,导致体重增加。

那么,中秋月饼吃多不消化该怎么办呢?山楂和陈皮就是“天然消食剂”,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山楂化饮食,消肉积。”陈皮则“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山楂和陈皮搭配,更是能化解月饼的高糖高脂。做法也会相对简单,只需抓一把干山楂片、三片陈皮,用沸水冲泡,焖5分钟后缓慢饮用即可。

总结,明日八月十五,有啥特点?这天不仅是中秋节,同样也是望日、秋季过半的日子。明日八月十五,无论多忙,记得:1不逛、2不赏、3不熬、4不吃!这不是迷信,而是古人的一些生活经验,早了解早知道。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