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的折叠iPhone手机的概念,正如一缕晨光般点燃投资者热情,却也暴露了市场预期的潜在泡沫。Jefferies经纪公司最新报告直指,当前苹果股价已充分定价“过度乐观的iPhone展望”,将iPhone 18 Fold的潜力放大到不切实际的境地。这一观点源于i
苹果的折叠iPhone手机的概念,正如一缕晨光般点燃投资者热情,却也暴露了市场预期的潜在泡沫。Jefferies经纪公司最新报告直指,当前苹果股价已充分定价“过度乐观的iPhone展望”,将iPhone 18 Fold的潜力放大到不切实际的境地。这一观点源于iPhone 17系列的强劲开局——首周销量超预期,推动华尔街对明年折叠机的替换周期寄予厚望,但分析师Edison Lee警告:“没有前沿创新的支撑,低价驱动的需求不可持续,这让任何对折叠iPhone的乐观看法都充满风险。”Jefferies因此将苹果评级从“持有”下调至“表现不佳”,目标价从205.82美元微降至205.16美元,尽管苹果股价当日收于258.02美元,接近52周高点260.10美元。
这一下调并非孤例,而是对市场叙事的及时纠偏。Seaport Research Partners虽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310美元(较当前高20%),强调苹果用户货币化能力的提升,但FactSet追踪的50家机构中,仅两家“卖出”,31家“买入”和17家“持有”,凸显共识的乐观偏差。Jefferies的立场,提醒投资者:折叠iPhone的炒作,正遵循“买谣言、卖新闻”的老规律——概念驱动股价上涨,落地后或引发获利了结。
传言中的折叠iPhone手机
折叠iPhone的传闻,已从模糊概念渐趋清晰:预计2026年9月随iPhone 18亮相,采用书式折叠机制,类似三星Galaxy Z Fold 7,外屏5.5英寸、内屏7.8英寸,厚度折叠9-9.5mm、展开4.5-4.8mm。供应链分析师Ming-Chi Kuo指出,富士康已于3月进入新产品导入阶段,预计Q3末或Q4初投产,首批产量数百万台。铰链或用液态金属浇铸,消除屏幕折痕,提升耐用性;显示屏由三星供应,8百万片订单锁定。
定价是最大隐忧:预计1999-2500美元,与Z Fold 7起点价持平,这一门槛或限制大众采用——UBS分析师估测1800-2000美元区间,但Jefferies认为,这已触及消费者心理上限。eSIM-only设计(无物理SIM槽)进一步放大不便,尤其在美国市场,Pixel 10系列的类似尝试已引发吐槽。电池或用高密度单元,提升续航,但整体规格——M系列芯片、C2自研基带——虽前沿,却难掩“渐进式”本质:Bloomberg的Mark Gurman称其为“超级薄的设计成就”,却也承认,苹果的折叠首秀将是“最不像苹果的发布”。
Jefferies市场分析公司
折叠手机市场,正值“昙花一现”后的冷静期。DSCC数据显示,2024年折叠屏采购量仅22M片,同比降38%;2025年预计仅增5%,甚至下滑4%,远低于2019-2023年的40%年复合增速。Counterpoint Research称2024年“几乎无感知增长”,2025年或微降,本土品牌主导:三星市占40%(Q3达51%),华为与摩托罗拉高个位数,苹果缺席加剧碎片化。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全球市场从2025年313亿美元增至2030年1188亿美元,CAGR 30.59%,但 clamshell(如Z Flip)将蚕食书式份额,通过销量拉动缩小差距。
本土市场更显白热:我国折叠出货占全球65%,华为Mate XT三折叠销量破30万台,荣耀Magic V3以4.35mm薄度抢中端。三星Z Fold 7的1999美元定价,已在社交媒体获赞,却难敌本土低价攻势。Jefferies的担忧根植于此:苹果入局或“解锁”美国采用率,但全球1-2%渗透率(Forrester数据)显示,折叠仍属利基——2025年总出货1900万台,苹果若首年低 teens 百万,影响力有限。工程挑战犹存:铰链耐用性虽进步(液态金属抗弯曲升10%),但屏幕褶皱与热管理,仍是痛点,苹果的“零褶皱”承诺需经受市场检验。
华尔街对折叠iPhone的态度两极:JPMorgan预测2028年销量达4500万台,贡献高个位数盈利增幅;但Jefferies视其为“风险点”,因iPhone Air的超薄设计尚未获牵引,替换周期难超预期。苹果股价年内跌7.5%,落后美股巨头(除Tesla),三星股涨35%,凸显竞争压力。X平台讨论中,用户吐槽折叠“耐用性差、维修贵”——如三星Fold 4屏更换875k,远超iPhone 16的700k,预示苹果若定价过高,或重蹈覆辙。
洞察更深:折叠从“创新玩具”向“生产力工具”转型,需苹果的生态杠杆——iOS 27的多任务优化与AR叠加,或拉动黏性30%。但市场停滞源于价格弹性缺失:高端补贴有限,消费者对2000美元的“新奇”敏感度低,2026年三折原型或仅限小批量。苹果的“等待成熟”策略,虽稳健,却放大机会成本——本土如华为Pura X的6.3/3.5英寸双屏,已在2025年5月亮相,HarmonyOS Next赋能AI。
Jefferies对折叠iPhone热潮的警示,以估值泡沫与市场停滞为镜,揭示了苹果在2026首秀中的潜在掣肘。它在传闻规格与竞争镜像中,提供了一个务实的视角:折叠虽具潜力,却需生态与定价的平衡,方能从利基向主流渐进。这一事件虽未动摇苹果霸权,却为投资者注入冷静,推动从概念追逐向可持续创新的调整。
来源:万物云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