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麦播种以后,地下害虫是导致“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旱作麦田、连作地块或秸秆还田不彻底的田块中,地下害虫的发生更重。小麦播种后至出苗前(播种后7-20天),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主要有3种,分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蛴螬:会咬食还未萌发的种子,导致种子
小麦播种以后,地下害虫是导致“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旱作麦田、连作地块或秸秆还田不彻底的田块中,地下害虫的发生更重。
小麦播种后至出苗前(播种后7-20天),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主要有3种,分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
蛴螬:会咬食还未萌发的种子,导致种子“空壳”,无法正常发芽。
等到小麦出苗后,还会危害幼苗根系,咬断主根或侧根,导致幼苗枯萎发黄,形容弱苗。
蝼蛄:会“架空”种子,该害虫能在土壤表层(3-5cm)挖掘网状隧道,导致播种后的小麦种子脱离土壤,失水干枯,无法正常发芽出苗。
等到小麦出苗后,还会咬断幼芽或幼根,仔细观察会发现断口不整齐,而蛴螬的危害是断口整齐。
金针虫:它的幼虫能钻入小麦种子内部啃食,在种子上会形成“孔洞”,导致种子腐烂、幼茎折断。
等到小麦出苗后,会损伤根系,导致小麦幼苗吸收养分能力下降,叶色发黄、生长缓慢。
对于这3种地下害虫的防治,建议提前预防为主。
1、小麦播种前,要深耕翻土,建议深耕深度 25-30cm之间,将土壤深层的幼虫翻至地表,通过暴晒、霜冻或鸟类啄食减少虫量。
2、小麦播前拌种:可选择含杀虫剂 + 杀菌剂的复配种衣剂,既能防地下害虫,又能预防根腐病、纹枯病。
比如噻虫嗪·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辛硫磷·多菌灵悬浮种衣剂等等 。
3、小麦出苗后,田间地下害虫比较多的情况下,可用辛硫磷乳油或氯氰菊酯乳油,对着幼苗根部浇灌。
或者用溴氰菊酯乳油与细土混合,撒在幼苗根部周围,然后浅划锄,混入土壤表层,起到防治的作用。
来源:农民的小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