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雄存远志 大功在名山——记榆林朴实商人兼运动达人杨万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4 22:52 1

摘要:2023年5月中旬,在榆林市双山堡举办的“首届李棠书法海峡两岸论坛暨作品展”活动,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民国陕西“书坛三杰”之一的李棠先生的书法艺术进行研讨,论坛期间,台湾书法家协会理事长陈铭镜先生有感于主办方陕西国孚文体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万雄

作者/曾德超

2023年5月中旬,在榆林市双山堡举办的“首届李棠书法海峡两岸论坛暨作品展”活动,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民国陕西“书坛三杰”之一的李棠先生的书法艺术进行研讨,论坛期间,台湾书法家协会理事长陈铭镜先生有感于主办方陕西国孚文体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万雄的倾情付出和精心组织,参考李棠所书“功在名山”擘窠大字,提笔写道:“万雄存远志,大功在名山”

杨万雄

这既是对杨万雄出资弘扬李棠书法的褒奖,也是对他志存高远、热心公益、豁达超脱人格的精炼概括。杨万雄,这位李棠同乡,榆林双山堡走出的成功商人,用他几十年的商业奋斗经历、公益事业情怀、积极进取行动,谱写了一曲优美的秦商之歌,感染了身边众多人员,也成就了他朴实秦商的美名。与杨万雄的相识源自于6年前的一次乒乓球活动,当时,我正和几位球友打球,激战正酣之际,一位身着运动服、身材修长、神采奕奕的中年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有人介绍“这是这里的杨老板,要不你俩切磋一下?”于是我们二人披挂上阵,你来我往,打得热闹起来,也熟络起来,对这位人称老杨,为人低调的成功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经

过在打球、爬山、慢跑等运动中的不断交往交流,一个酷爱运动、热爱生活、热衷公益的朴实商人形象在我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

拼搏商海的网前专家

老杨酷爱打网球,上网技术娴熟,擅长网前进行截击和高压球,用网球术语来讲是个网前专家。老杨在商海拼搏的二十余载,恰似一位网前专家,以敏锐的判断、精准的出击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捕捉机遇,创造价值。老杨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榆阳区双山堡村,家境贫寒的他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树立了成就一番大事的雄心壮志,为以后事业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15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榆林体制内单位,经历了多岗位历练。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他于90年代末期开始了商海弄潮。经过在不同行业的摸爬滚打,2006年,他看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风口,毅然投身房地产行业,成立榆林开源置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陕西国孚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一家专业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入行之初,资金短缺、经验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如同一张超高的球网,一次次阻挡住他打出的“好球”。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像网前专家一样,仔细观察,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精准定位,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适时启动房地产项目“恒丰新世界”,两年内顺利建成,成为榆林标志性建筑,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为榆林房地产开发树立了标杆。紧接着他又启动了房地产项目“奥林城”,这是他心中的理想,名称和自己的运动爱好相结合,很接地气,不搞“豪奢”名称。这体现了他以人为本、朴素简洁的做人做事原则。项目开发过程中,中国房地产遭遇到了一段“寒冬”时期,烂尾、断供、跑路纷纭而至。他顶着压力,坚守工地,兑现了给业主交付品质高、广场大、绿化美、运动附属设施齐全的住宅的承诺。老杨深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像网前专家一样,时刻保持专注和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他亲自参与每一个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国孚”品牌在榆林房地产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项目满意率高居前列。2015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许多企业陷入困境。面对挑战,老杨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分析市场形势,积极调整战略。他一方面优化现有项目,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他带领团队进军物业服务、工程建设、文体艺术、汽车贸易、能源科技等六大产业,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灵活应变的能力,正是网前专家在比赛中根据对手变化调整战术的体现。多年过去,杨万雄依然保持着创业初期的激情和斗志,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正如网前专家一样,时刻保持专注,勇于拼搏,带领企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公益体育的领跑员

40多岁后,老杨迷上了马拉松,每天天蒙蒙亮,他就起床晨跑,锻炼完毕,再忙于处理繁杂的商务工作。因为有坚持不懈的锻炼,他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体能高效完成既定商业任务。

运动达人杨万雄

这些年,全国马拉松赛方兴未艾,老杨热衷于参加这些赛事,他常讲:“不为拿名次,只为挑战自己。”事实上,他在众多参加的赛事中,取得过不俗的成绩,如:在西安、贵阳、银川、榆林、无锡、鄂尔多斯等地的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他的名次均列所有参赛选手的前1/3,高居同年龄组的前10%。他自我评价只是一个挑战个人目标的大众跑者,但他更像一个领跑员,因为每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他都能感染同伴坚持下去,并实现个人最佳成绩。在公益体育领域,老杨更显“公益体育领跑员”的特质。他以超前的眼光和赤诚的爱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他为周边群众量身打造的榆林市轻时光体育产业有限公司以奥林城运动中心为运营实体,营业面积约1.2万平方米,开设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网球、轮滑等体育运动项目,以丰富榆林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使命,持续不断地广大市民奉献精彩的文化体育赛事,助力榆林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他成功策划、组织了2010年全国CBA(榆林站)男子甲级职业篮球联赛季前赛、2012年榆林市万人越野赛、中美篮球对抗赛等大型赛事。该中心于2022年被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筹委会选定为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双先”代表观摩点,他也被评为陕西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在某处商品房开发中,当大多数开发商还在追求容积率和利润最大化时,老杨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他力排众议,将原计划建设商铺的黄金地段改造成了社区体育公园。“少赚几千万,但能让居民有个锻炼的地方,值!”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他对健康社区的深刻理解。这个体育公园,配备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步道等设施,成为周边居民最喜爱的公共空间。每当看到老人在这里打太极、孩子在球场上奔跑,老杨的脸上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作为“领跑员”,老杨深知示范引领的重要性。2018年开始,他联合其他企业家定期组织公益体育活动。在他的带动下,多家企业累计捐赠体育设施价值超过上千万元。每次公益活动,老杨总是第一个到场,最后一个离开。他说:“我不是最有钱的企业家,但我愿意做最用心的公益体育倡导者。”这种“领跑员”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人。在老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特别的照片:一群孩子在新建的篮球场上欢笑着打球。这是他最珍视的“奖状”。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于体育公益,他总会说:“健康是最大的财富。作为企业家,我们有责任为社会创造更多健康财富。”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榆林乃至陕西企业家加入了公益体育的行列,共同谱写着新时代的全民健康乐章。

文化传承的控球后卫

老杨身材高,青年时期喜欢打篮球,而且是一个卡位准确、善于组织、擅长助攻的控球后卫。在榆林文化传承的赛场上,老杨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控球后卫”,以精准的战略眼光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文化保护与创新的领域中穿针引线。他既倾力擦亮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这一地质文化品牌,又深入挖掘李棠书法艺术的历史价值,用企业家的担当与情怀,完成了一次次精彩的“文化助攻”。作为全国唯一能同时观赏黄土地质遗迹与沙漠地貌景观的地质公园,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是榆林重要的文化名片。但当年还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落后黄土沟壑地带。老杨敏锐把握此地“山腾灵气、河流灵感”的潜在价值邀请著名摄影艺术家陈宝生先生来此,陪着他不辞辛劳,足迹遍布麻黄梁一带的每个角落,早上守日出,下午等晚霞,冬季拍雪景,夏季拍绿色。陈宝生所拍麻黄梁摄影作品屡次获得大奖,还出版发行了麻黄梁影集、画册,极大扩大了麻黄梁的知名度。为了打造麻黄梁全国摄影、绘画写生基地,老杨从绥德请石匠勒石刻字,摆放在各个山头,引起广泛注意。一系列行动,引起当地政府重视,经过多方合作,2019年这里被陕西省命名为“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2021年公园新增“黄土地质博物馆”和“黄土文化艺术馆”,系统呈现黄土高原的地质演变史,成为集科普教育、艺术创作、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在他的“文化助攻”下,麻黄梁这块沉睡的黄土瑰宝焕发出勃勃生机。如果说麻黄梁项目展现了老杨对宏观文化布局的掌控力,那么他对清末民初书法家李棠艺术的挖掘则体现了微观领域的深耕细作。李棠是晚清明国时期民主进步人士、社会活动家、慈善家、书法家——从红石峡崖壁的“功在名山”题刻,到榆林钟楼的匾额墨宝,李棠作品融合颜真卿的浑厚与苏轼的洒脱,堪称“守正创新的楷书典范”,也是榆林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但李棠的书法艺术被历史尘封了近百年。为保护传承这一文化宝藏,2018年开始,老杨开始遍访李棠书法遗墨,挖掘史料、传说,行程数万里。2022年,他联合李棠后人启动“李棠文化复兴工程”,投资修复位于双山堡的李棠故居,重现清代名士大院的原始风貌。此外,他在榆林创立李棠书法艺术研究所,系统整理这位“陕西书坛三杰”之一的艺术遗产,并于2023年出版《榆林历史文化丛书•品墨李棠》。2025年市政协会议上,他提议将李棠艺术纳入榆林文化品牌体系,构建“从资源依赖到文化驱动”的转型新路径。从黄土沟壑到墨香书卷,老杨以企业家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文化人的使命担当,在榆林大地书写着别样的“文化助攻”纪录。他深谙:真正的控球后卫不仅是战术执行者,更是团队灵魂的塑造者。无论是让地质公园成为“看得见的文明教科书”,还是使李棠书法变身“带得走的文化伴手礼”,其本质都是将文化基因注入城市发展的血脉,为榆林从“资源型城市”向“文化型城市”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助攻”。

社会事业的营养师

和普罗大众心中对成功商人的认识不同,老杨不像那种叱诧风云的大企业家,倒像是一位爱居家过日子的邻家大哥。运动时,他能把多种项目玩得风生水起,闲下来,他积极热心为别人服务,我们几位球友送给他一个特别称号——“社会事业的营养师”。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他的人生哲学:如同营养师精心调配膳食滋养他人健康,以细心的关怀和无私奉献,为社会各界和身边人提供着精神与情感的营养补给。老杨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遇有自然灾害时,他总是率先慷慨解囊,并带动熟识的企业家奉献爱心,二十多年来,他累计捐款捐物超过千万元,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社会担当。当年,他曾组织过自己的业余网球队。为给队员做好服务,作为球队的后勤部长,他坚持亲自为队友们挑选运动装备。从防滑性能好的网球鞋到吸汗速干的定制队服,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球队参加相关业余网球赛时,他聘请专业理疗师全程跟队,在每场比赛后为队员做放松按摩。“老杨的后勤包比专业队还齐全,”队员们纷纷感慨,“创可贴、冰袋、能量胶,连防抽筋的药物都备着。”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感染了每个队员,这些队员将这种精神带到各自工作领域,成为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力量。他的行动,凝聚起身边十多位企业家持续参与公益体育活动。家庭生活中,老杨将“营养师”的角色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2022年,当发现儿子因体质偏弱在体育课上屡屡受挫,他做出惊人决定:暂时放下公司事务,陪孩子到国外进行为期一年的运动特训。在国外普通公寓里,这位身家过亿的企业家系上围裙,研究起营养食谱,清晨五点半准备高蛋白早餐,下午三点准时出现在校门口接孩子训练,晚上还要记录孩子的运动数据。老杨后来回忆道:“那段日子我手机里全是运动营养学和青少年体能训练的论文。”付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正是这种言教、身教并重,家风、家教传承,助推他儿子成功进入体育院校深造。从球场边递毛巾的贴心队友,到异国他乡系围裙的超级奶爸,老杨始终践行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生活智慧。正如他常说:“社会就像个有机体,我甘愿成为他人的营养师。”这种将关怀具象为实际行动的处世哲学,正在通过他的家庭、球友、社交圈不断扩散,滋养着越来越多人的身心健康。

杨万雄是榆林商界跨界典范,于博闻中发现商机、于朴实中彰显作为、于运动中保持活力,以四重身份诠释了企业家精神:作为“商海网前专家”,勇立商海潮头;担任“体育公益领跑员”,带动企业家投身公益;化身“文化控球后卫”,推动文化事业焕发生机;甘当“社会事业营养师”,热心公益关怀他人。他以“商业向善”理念证明:健康体魄与事业同等重要,奉献精神则是连接二者的纽带。

———————

责编/郑好

编发/地球村民网体育在线

来源:看神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