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成语为“钥” 千年古都启新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4 21:36 1

摘要:这个假期,人民网带你深度解锁河北文旅新玩法,每一站都是“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本,陪你发现“家门口的远方”,揭秘文旅产业背后的创新脉动——看传统文化如何“潮”起来,绿水青山如何“燃”出经济价值。

“冀”划书,出发吧!

河北邯郸:成语为“钥” 千年古都启新韵

嘿,准备好解锁新地图了吗?

这个假期,人民网带你深度解锁河北文旅新玩法,每一站都是“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本,陪你发现“家门口的远方”,揭秘文旅产业背后的创新脉动——看传统文化如何“潮”起来,绿水青山如何“燃”出经济价值。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一次,旅行不仅是风景的邂逅,更是对河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实地“检阅”!在这个假期,让河北的“诗和远方”,开启一段充满发现与惊喜的旅程。

节日里的邯郸,处处洋溢着热闹欢腾的气息。青砖黛瓦的街巷间,糖炒栗子的甜香袅袅飘散,1584条成语典故如同藏在角落的彩蛋,随着游人的脚步在古城各处“活”了起来。

从清晨早点摊升腾的热气,到夜晚城墙下璀璨的灯火,这座“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始终充满烟火气,“成语文旅”的热度与市井温情交织,让千年古都绽放出别样的魅力。

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夜景(无人机图片)。邯郸市委宣传部供图

场景焕活:成语漫入烟火里

天刚蒙蒙亮,位于滏东大街的春满园成语餐厅的后厨便忙碌起来。厨师系着沾着面粉的围裙,手中的冬瓜刀灵活转动,普通的冬瓜转瞬被雕成温润的“玉璧”。“这道‘完璧归赵’每天准备三十多份,节前半个月就被订空了,游客就喜欢这股文化味儿。”他擦着汗珠,灶台上“将相和”菜品咕嘟冒泡,香气满溢。

上午十点,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回车巷浮雕前挤满游客。天津游客侯国新蹲在浮雕旁,给孩子讲解“廉颇负荆请罪”。“以前光讲成语孩子听不懂,现在一看浮雕就有画面感,连青砖都有了文化分量。”成语打卡墙前,孩子们踮脚找“邯郸学步”,找到便举旗欢呼,笑声在街巷回荡。

在磁县邯郸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里,“疯狂成语”5D闯关区的队伍已经绕了两圈。来自太原的小学生李少杰攥着答题板,听到“通关密码是‘围魏救赵’”,立刻蹦起来喊答案。闯过关后,他举着勋章炫耀。工作人员说:“每天接待两千多人,家长陪孩子答题比孩子还认真。”

大名县“二毛烧鸡”摊主王师傅挥刀切片,包装上的成语故事格外显眼:“印上成语后销量涨三成。”文创摊前,艺术家教活字印刷,刚印好的“胡服骑射”转眼被收好,摊主说:“成语书签、折扇一摆就抢光。”

馆陶县粮画小镇旅游景区内,孩子们用红豆、黑米拼“择善而行”,家长李燕笑称:“比在家看书有意思,还懂了‘精益求精’。”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粮食画代表性传承人张海增攥着登记本:“每天二十多批研学团队,1200多个孩子在这爱上成语。”

从餐厅的文化菜品到乐园的互动闯关,从非遗工坊的手作到研学基地的体验,邯郸以多元场景让成语“活”在烟火中,成语文旅的火爆态势,成为这座古城最鲜明的节日印记。

位于磁县的邯郸方特国色春秋主题乐园女娲补天项目。韦科摄

政策托举:IP落地见实效

邯郸“成语文旅”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当地多年深耕布局的结果。“市委市政府一直将文旅产业作为重点,以政策为引领、规划为先导,才让成语从书本走向现实,变成游客可触摸、可体验的产品。”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政策支撑为成语文旅注入强劲动力。《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邯郸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邯郸市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将文旅产业提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

“两馆两园一线一会”工程推进,让成语文化有了“安身之所”。邯郸正将市美术馆改造为全国首座成语主题博物馆,集观赏、体验、学习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同时,学步桥、回车巷、武灵丛台等文化地标被串联,打造成“成语典故露天博物馆”,街头雕塑、景观小品甚至路灯座椅都融入成语元素,让游客随时随地感受成语文化。

文化与产业融合,离不开从业者创新。2024年,邯郸成语文化研究会、中国(邯郸)成语学术委员会等机构相继成立,团队成员在1584条成语的基础上,丰富增补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至近3000条,编撰《邯郸成语》等书,纳入全市中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市场层面,赵都礼宴剧场式餐厅创始人刘敏推出“一菜一演出”,《邯郸学步》《完璧归赵》伴着歌舞呈现,“开业至今,天天满座,游客称这是‘最有文化的饭局’。”

传播方式创新同样助力。“跟着成语去旅行”旅游主播单场最高吸引上百万观众;成语文化专线巴士如同移动展馆,文创产品可触可带。

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2024年邯郸接待游客首破1亿人次,2025年春节外地游客增长超五成,作为唯一三线城市入选“2025长红城市榜30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路径愈发清晰。

文脉延新:古城向远再出发

面对成语文旅的良好态势,邯郸已规划下一步蓝图,从资源整合、业态创新、品牌升级三方面发力,扩大“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影响力。

资源整合上,中华成语博物馆加快建设,计划2026年开馆。馆内将用数字技术打造“成语时空隧道”,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成语诞生场景。同时,完善全域旅游规划,串联永年广府古城、磁县方特、馆陶粮画小镇等节点,推出5条精品研学线路,实现“一地打卡,全域体验”。“我们还会整理未开发成语资源,新增100个街头文化景观,让成语融入城市肌理。”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满怀期待。

邯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李春芳在做成语文化文创作品。周绍宗摄

不仅如此,业态创新还聚焦“成语 ”深度融合。除了开发成语主题剧本杀、沉浸式话剧,升级“成语宴”“成语文创”,推出定制研学套餐,还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成语元宇宙平台,打造虚拟成语人物、线上闯关游戏。非遗传承方面,计划建10个成语非遗工坊,培养20名年轻传承人,推动面塑、黑陶等技艺与成语文化结合。

着眼全国、走向世界。邯郸注重品牌升级,已启动“成语文化节”筹备,计划每年举办一届,设学术论坛、非遗展演、文创大赛等活动;与周边城市联动打造“燕赵成语文化之旅”跨省线路;国际传播上,精选成语故事翻译成外文,通过文化交流推向海外,让邯郸成语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

成语是邯郸最珍贵的文化家底,也是最具潜力的文旅资源。未来,邯郸将持续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成语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人民网记者 杨文娟)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