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保证粮食安全,农村必须有充足的劳动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4 20:41 1

摘要: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已经出现老龄化。有关部门大概还在打着如意算盘,以为可以用机械化大农场来代替流失的农业劳动力。在没有特殊天气的情况下,这个算盘打得并不错。但粮食问题非同小可,不能光想着风调雨顺,还要考虑到如何应对极端天气。

今年秋天,山东连续多天降雨,收割机很难开进大田收获玉米,有些农民已经开始手工掰玉米了。

临沂的花生田也开始雇佣人,民工踩着泥水进地拔花生。

平常的时候,我们可以大谈机械化现代化大农场,那是在秋高气爽的时候,真遇到阴雨连绵的秋天,还是“两脚兽”最管用。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闹不清每年秋天是什么天气。为保证粮食生产的托底与万全,就必须让农村有足够多的劳动力。

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已经出现老龄化。有关部门大概还在打着如意算盘,以为可以用机械化大农场来代替流失的农业劳动力。在没有特殊天气的情况下,这个算盘打得并不错。但粮食问题非同小可,不能光想着风调雨顺,还要考虑到如何应对极端天气。

若是现在就普及了大农场,几个人可以管理上千亩,甚至上万亩绝没问题,机械化翻耕播种,无人机飞防打药,联合收割机大田作业。加上集中管理,科学播种,产量能保证。但是,在收获季节出现极端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困难。万一出现大风带来的大面积倒伏,机械收获就无法正常进行,遇到连阴雨,机收的困难就更大。就算收回来了,在阴雨天也很难晾晒,堆在一起容易发霉变质。

好在目前还没有大面积普及规模化生产,许多农田是散户经营。农民一看天气不妙,就各自行动起来,开始掰玉米。三轮车,四轮车,拖拉机都开到地头,农民们有挎筐的有背袋子的,钻到苞米地里就开干。黄灿灿的苞米棒子一车车运回家,存放在安全避雨的地方。

就是摊开晾晒的时候,每家每户会很尽心地管理粮食,天气一有变化就全家出动,及时应对。若是几个人管理成千上万亩,如何晾晒?天气突变如何应付?

今天的山东省新闻播出了调集履带式收割机抢收玉米,马上烘干入库。能达到这个水平的地方并不多,只是演给城里人看看,安抚人心。我们村还没见到一台履带收割机,人工掰玉米的倒是很多。我自己刚掰了半亩地就下起雨来了,直接把装满玉米棒子的三轮车停到棚子下面。

粮食问题不仅仅是农民收入多少,还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刚刚够用,不允许出现大的失误。要保证粮食能颗粒归仓,人手少了是不行的。

今年的秋雨已经提醒了我们,农村必须有充足的劳动力才能把玉米掰回家。未来的农村,充足的劳动力从哪里来呢?

有两个方案供参考:

1.让农村常住人口保持目前的现状,也就是说现在的农民“退休”不干的时候,能有新人接替。

2.城市与农村建立对口互助关系。可以通过街头办事处把城市的人口按居住地段分组,每个小组与临近的某个村庄对应,成立“助农志愿者”小组。在关键的时候,可以动员志愿者有组织地下乡助农,抢收粮食。对于城里人来说,到农村吃几天苦未必是坏事,可以增强城乡感情。

农村劳动力的问题要未雨绸缪,出了问题才去想办法,就来不及了。

来源:田边的芭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