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件事情打死都不能说,否则将是灾难的开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4 17:03 1

摘要:朋友圈晒娃三天,谈判桌上就被对手拿孩子照片当话题,这感觉谁懂?

朋友圈晒娃三天,谈判桌上就被对手拿孩子照片当话题,这感觉谁懂?

上周深圳一位做芯片的老板,因为iCloud自动把全家福同步到工作账号,被合作方一眼看穿软肋,价格直接砍了八百万。

我听完第一反应:原来秘密不是“说”出去的,是“系统”替我广播的。

以前我妈教我:家里有多少钱、孩子考几分、老公升没升职,统统别往外抖。

我当时嫌她老派,现在看,她只说了上半句。

下半句是:数字时代,你不张嘴,手机、云端、智能门铃也会替你开口。

腾讯去年的报告我翻了,78%的人际翻脸,祸根都在社交媒体。

你以为分组可见就安全?

老同学截图转手就能变成八卦。

更别提链上资产、消费记录、甚至你家扫地机器人上传的户型图,全都能拼出一张“你家底细全景照”。

我把那五条老规矩重新翻译了一下:

家里那点糟心事,连爸妈都别在群里聊,语音转文字分分钟翻车。

没签合同之前,连“我在谈个大项目”这种暗示都别说,一说大脑就提前奖励自己,真到落地反而泄劲。

银行卡、数字钱包、股票账户分三级,日常花销那张卡里永远只留两万,谁问都说月光。

会啥技能别急着拍视频炫,先闷声解决几个难题,让别人替你传。

至于人脉,更别轻易共享,你把他当资源,对方转头就把你当通道。

我自己的做法简单粗暴:

核心级秘密写纸上锁抽屉,连手机拍照都不留。

阶段级计划用加密笔记软件,进度不到80%连老婆都不给看。

外层就放些无害信息,比如偶尔晒猫、晒加班,既满足社交,又掩护真事。

有人担心藏太多会错失机会。

LinkedIn今年的数据我扫了眼:把功劳包装成“团队成果”的人,晋升率反而高了27%。

过度低调确实会吃亏,但“让该知道的人准确知道”比大喇叭有效。

说到底,保密不再是闭嘴,而是给信息装上阀门。

该关的关死,该拧小流量的拧小,该放风的放风。

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没人知道你底牌,而是底牌只在你想翻的时候翻开。

来源:朴实清泉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