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动作,距离其年初暂停“陆军转型计划”(ATI)下的关键项目仅隔半年,也意味着美军放弃了此前追求“超远射程”的激进思路,转而将目光投向技术成熟、已在实战中验证的装备,背后藏着对“实用化”的迫切需求。
沉寂数月后,美国陆军的自行榴弹炮采购计划终于有了新动静。
近日,美军正式发布“资料索取通知”,面向全球企业征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及配套系统方案。
这一动作,距离其年初暂停“陆军转型计划”(ATI)下的关键项目仅隔半年,也意味着美军放弃了此前追求“超远射程”的激进思路,转而将目光投向技术成熟、已在实战中验证的装备,背后藏着对“实用化”的迫切需求。
此次招标的核心转变,要从年初暂停的“增程加农炮”(ERCA)项目说起。ERCA本是美军“陆军转型计划”的重头戏。
计划在M109自行榴弹炮基础上,换装109倍口径炮管,将有效射程提升到70公里以上,远超现有装备水平。
此前测试中虽有过成功射击,但持续暴露的技术问题,让美军不得不重新评估:追求极致射程的同时,装备的可靠性、后勤适配性是否达标?
最终,美军选择按下“暂停键”,并在新招标中明确“优先成熟设计”:要求参选装备能快速投入士兵实验,还要适配美军现有155毫米弹药和数字火力指挥系统。
用美军官方的话说,“综合分析证实,155毫米自行火炮系统对陆军作战至关重要,而成熟度是当前首要考量”。
简单来说,美军不再执着于“技术跃进”,而是先找一款“能用、好用、经得起实战检验”的装备。
从美军发布的“资料索取通知”来看,此次筛选标准围绕“实战化”展开,重点关注五个方向:
一是快速再装填能力——现代战场节奏快,火炮能否在短时间内完成弹药补给,直接影响火力持续性。
二是弹药处理系统——需适配美军现有155毫米弹药体系,减少后勤压力。
三是本土生产能力——美军明确要求企业说明国内生产布局,确保战时供应链稳定。
四是火控网络整合——必须能接入美军现有火力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打击”。
五是详细供应链与交付计划——包括核心部件来源、安全认证文件、装备及配套车辆的交付时间表,每一项都指向“快速列装”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美军还提到,选定的装备将临时部署到“接触转换”旅(负责前沿作战的部队),并由承包商全程提供后勤支持,相当于在实战化环境中“先试后买”,进一步降低采购风险。
此次招标中,美军特别提到“关注已在盟军服役的成熟系统”,这让几款欧洲装备进入视野,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德国PzH2000自行榴弹炮。
作为北约现役主力装备之一,PzH2000不仅射程达40公里,还在乌克兰战场经历过实战检验,可靠性得到认可。
此外,英国AS-90、法国“凯撒”等自行榴弹炮,也因技术成熟、适配北约体系,被视作潜在候选。
反观美军现有装备,主力仍是M109A7,这款履带式榴弹炮虽经多次升级,机动性和防护力有所提升,但射程仅30公里左右,已落后于欧洲同类型号。
此次招标若选择欧洲装备,或将打破美军长期依赖本土装备的传统,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对“补全火力短板”的急切。
总的来说,从追求70公里射程的ERCA,到重启成熟装备招标,美军此次调整并非“技术退缩”,而是对“实战需求”的重新审视。
现代战争中,装备的“可靠性、适配性、快速部署能力”,有时比“极致性能”更重要。
来源:小志一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