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逛华强北的人最近都在说,存储芯片的价格简直跟坐了火箭似的。32G的DDR4内存,前几个月不到300块随便挑,现在揣着500块都不一定能拿下,涨幅快翻倍了 。更别提固态硬盘了,1TB的款一个半月就涨了40%,以前350块能入手,现在直奔550块去了,经销商都直呼
逛华强北的人最近都在说,存储芯片的价格简直跟坐了火箭似的。32G的DDR4内存,前几个月不到300块随便挑,现在揣着500块都不一定能拿下,涨幅快翻倍了 。更别提固态硬盘了,1TB的款一个半月就涨了40%,以前350块能入手,现在直奔550块去了,经销商都直呼“一天一个价,拿不准明天啥行情”。
这波涨价可不是小打小闹,连美光、闪迪这些国际大厂都明着提价,美光直接计划把全线产品价格上调20%-30%,还暂停报价一周,摆明了不愁卖。说到底,核心就一个:东西不够卖了,但要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AI服务器、数据中心对存储芯片的需求跟疯了一样,一台AI服务器要的内存,顶得上好几台普通服务器的量。阿里、腾讯这些云厂商今年砸在基建上的钱涨了50%以上,全在抢存储芯片。可另一边,三星、SK海力士这些巨头把70%以上的产能都转去做更贵的HBM高端内存了,普通的DDR4产能一压再压,三星甚至打算年底彻底停掉小容量的DDR4模组。一边抢着要,一边减产,价格能不涨吗?
以前说起存储芯片,都是海外巨头的天下,DRAM市场他们占了九成多,NAND闪存更是快垄断了,国产货连10%的份额都不到。但这次涨价潮里,国产厂商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机会,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这两家,已经能跟国际大厂掰掰手腕了。
长江存储在闪存领域的进步肉眼可见。他们搞的3D NAND技术,能把存储单元叠得特别密,性能一点不比三星、SK海力士的差。现在咱们买的国产SSD,不少都是长江存储的“致态”品牌,京东上的销量都超过三星了。而且他们产能一直在扩,目标是拿到全球15%的市场份额,直接挤掉美光进前三。更让人期待的是,他们还开始研发DRAM和HBM这些高端产品,想把短板彻底补上 。
长鑫存储在内存领域也没闲着。以前咱们用的DDR内存基本靠进口,现在长鑫的DDR5产品不仅能跟上国际水平,成本还低不少。全球DRAM份额已经慢慢爬到8%,产能还在不停加,二期工厂马上要试生产了,三期也在备货设备。最关键的是,他们在HBM领域也有突破,已经开始给国内企业送样品,虽然比三星还差点火候,但差距正在缩小。
不光是制造芯片的厂家,产业链上的其他国产企业也跟着起来了。做刻蚀设备的、搞薄膜沉积的,还有提供专用材料的,以前这些高端环节全靠进口,现在不少都能给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供货,有的甚至占了供应链里40%以上的份额。这意味着咱们的存储产业链越来越全,不再被别人“卡脖子”了。
当然,咱们也得认清楚,现在还没到骄傲的时候。HBM这种高端内存,主要产能还是在三星、SK海力士手里,他们的技术比咱们领先好几年,订单都排到后年了。而且全球存储市场规模越做越大,预计到2027年能冲到3000亿美元,国产厂商要想多分一杯羹,还得在技术上再下功夫。
不过总的来说,这波涨价潮给了国产存储芯片一个绝佳的机会。以前海外巨头垄断市场,国产货很难有出头之日,现在供需紧张,加上咱们自己技术也跟上了,终于能真正走进市场。从华强北的涨价潮里就能看出来,国产存储芯片不再是“配角”,已经成了撑起市场的重要力量。
未来几年,随着AI需求越来越旺,存储芯片的重要性只会更高。而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国产厂商,已经在这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或许用不了多久,咱们买内存、硬盘,首先想到的就是国产货,这一天真的不远了。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