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治疗HER2阳性实体瘤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这几类药物:
治疗HER2阳性实体瘤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这几类药物:
单克隆抗体就像“精准导弹”,专门锁定HER2蛋白(癌细胞表面的“油门踏板”),阻止癌细胞接收生长信号。
代表药物: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特点:
直接静脉注射,需定期输液。
副作用可能包括发热、心功能影响(但多数可逆)。
赫赛汀是首个HER2靶向药,后来还出了更便宜的“仿制版”(生物类似药)。
ADC是“智能炸弹”:抗体负责导航(找到HER2阳性癌细胞),连接子带着化疗药“弹头”精准爆破肿瘤。
代表药物:
T-DM1(Kadcyla):赫赛汀+化疗药美登素组合,适合乳腺癌。
T-DXd(DS-8201):新型ADC,对肺癌、乳腺癌都有效,杀伤力更强。
特点:
化疗药直达肿瘤,减少全身副作用(但可能仍有脱发、乏力等)。
肺癌中HER2突变较少,但ADC药物仍能显效。
TKI是小分子药,像“内部间谍”潜入癌细胞,从内部破坏HER2的信号传递。
代表药物:拉帕替尼(Tykerb)、奈拉替尼(Nerlynx)。
特点:
口服药,方便但需空腹服用。
副作用多为腹泻、皮疹(像严重痤疮)。
适合晚期或转移性患者,常与其他药联用。
这是“升级版导弹”,能同时锁定两个靶点(如HER2+EGFR),或同一靶点的两个部位,防止癌细胞逃逸。
代表药物:
BL-B01D1(国产双抗ADC):同时靶向EGFR和HER3,对耐药肺癌、鼻咽癌效果突出。
ZW49:针对HER2双表位,增强杀伤力。
特点:
双靶点设计,精准度更高,减少误伤正常细胞。
目前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前景广阔。
单抗:直接“踩刹车”,阻止癌细胞生长。
ADC:带毒药的“导航导弹”,精准轰炸。
TKI:从内部“捣乱”,断掉癌细胞的信号。
双抗ADC:双重锁定,让癌细胞无处可逃。
HER2阳性肿瘤虽然凶险,但靶向药物不断进步,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已大幅提升。具体用药需医生根据分型、分期等综合决定。
来源:肿瘤科主任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