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不少人的心中,中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古时候交通不便,在外的游子只能在中秋这一天思故乡。
在不少人的心中,中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古时候交通不便,在外的游子只能在中秋这一天思故乡。
但是现如今科技发达了,交通便利的,人们要回故乡是件很容易的事。
因此,到了中秋节,大家都会趁着假期,回家看一看,和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享受阖家团圆的欢乐。
当然,有人会在这一天回家探望亲人,也有人会在这一天提着礼物访亲探友。
不过这走亲戚、送祝福,也是有讲究的,老人们常说,“三亲不走,两礼不回”。
这并不是什么自私,而是为了守好礼节,不破坏好心情,不毁了喜庆的节日氛围。
一直以来,人们都奉行“孝道”,认为老一辈的人辛辛苦苦养大了后辈,这种恩情后辈理应铭记,在有能力的时候,好好孝顺长辈。
中秋节就是一个适合孝顺长辈的日子,有孝心的人,在这一天要看望老人,带点礼物给老人,陪老人说说话,哄老人开心的度过这一天。
这种有孝心的人,人品过关,值得深交。
可如果反过来,一个人对父母毫无孝敬之心,一心只想着自己,就连中秋节这样重要的日子,他们也能对长辈不闻不问,这样的人自私到了骨子里,与他们交往,往往会吃亏。
而且中秋节到这样的人家做客,可能会受气,破坏自己的好心情。
记得有一年,我们一天去舅舅家做客,结果那天表哥也回去了,但他并不是诚心回家看望舅舅舅妈的,而是为了要钱。
舅舅舅妈觉得心寒,指着表哥骂了几句,表哥不顾在场的亲戚们,当场就和舅舅舅妈吵了起来。
我们在场的人都尴尬极了,马上找了个借口就走了,本来那天我们是打算和舅舅舅妈一起吃一顿团圆饭的,可计划直接被打乱了,最后我们一家三口在外面随便吃了一点。
很多时候祸从口出,管不住嘴的人,往往会引来很多事端。
喜欢搬弄是非的亲戚,一定要躲远点,跟他们走的太近,会变得不幸。
这一类亲戚,最喜欢走街串巷,今天去这家走走,明天去那家逛逛,而且一去别人家,他们就问东问西,打听别人家的隐私。
一会儿问人家什么时候结婚,一会儿又问人家什么时候要孩子,甚至还要打听别人的工资,家里的收入情况。
要是他问了,你不跟他说,他就会胡乱猜测,然后转过头添油加醋的传播给其他人,坏人家的名声。
如果中秋节去拜访这样爱搬弄是非的亲戚,那就等同于是羊入虎口,送上门给人家访问。
他们问问题不看人脸色,什么都能说出口,要是觉得你的回答他们不满意,他们会越问越狠,问得人火冒三丈。
所以说,中秋节走访这样的亲戚,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找气受,破坏自己的好心情。
总有一些人,在需要用人的时候,便对你热情客气,隔三差五还会打电话跟你联络感情。
但当他们用不上你的时候,立马就像变了一个人,恨不得跟你脱离关系,见到你都要装作不认识的样子,躲得老远。
像这种“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势利眼亲戚,有多远就躲多远吧,别来往。
跟他们建立往来,在他们身上投入情感,完全就是浪费。
有事的时候你指望不上他们,你有能力的时候,他们又会像狗皮膏药一样,立马粘上来,甩都甩不掉,不断膈应人。
在中秋节给这样的亲戚送礼,不在乎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对方笑脸相迎,收下礼物后,就开始打探你家里的情况,看看能不能占点好处。
另一种,一看到你就挎着脸,摆明了不待见你的样子。
不管是那种情况,都会令人不舒服,觉得这次送礼上门,完全是在自找不痛快。
送礼主要讲究礼轻情意重,送礼价格是次要的,主要是心意要送到。
要是收到的礼物,一看就是二手的,或者是完全不适合自家的,那这个送礼的人显然心不诚,不是真诚往来,来送礼,可能就是敷衍了事,走个过场。这样的礼,不用回,都不用往心里过。
去年就有过这样的事,一个远亲中秋节来我们家拜访,来的时候提了两盒月饼,看起来还挺有礼数。
结果远亲走后,我打开月饼一看,月饼早就过期了一下,看日期,可能是去年剩下的,今年随便包装了一下,就当礼物送过来了。
本来我们家还打算过两天去他家拜访回礼,看了日期后,直接打消了这个念头。
反正人家也不是诚心拜访,我们在这较真,有个什么劲儿呢?
礼物显心意这话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送礼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态度,是不是诚心与人交往,一目了然。
对于心不诚的人,给他回礼,完全就是浪费情感,浪费心意。
要是在中秋节收到过于贵重的礼物,那一定要警惕起来,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一般只有别有所求的人,才会舍得买花大价钱买大礼送人。
说白了,人情往来就是一种投资,他越是对你所图甚大,越是舍得下本钱,买厚礼。
所以越是贵重的礼物,越是烫手,要是轻易收下,后面可能要付出更多的东西。
其实中秋节就是一个体会温馨感的节日,一句问候,一句祝福,一句关心就足够了,就算收礼,也要收的有度,收点月饼,收点鲜花,既应景,又觉得收得踏实,收得暖心。
可若是收过于贵重的物品,心里会不踏实,收的烫手,好心情都被破坏了。
对于这种带着重礼上门的人,最好婉拒了,礼物坚决不能收。礼物都不收了,后面自然也就不用回礼了。
好了,以上就是“三亲不走,两礼不回”,希望大家都能吸取老一辈的经验教训,舒服顺心的过好中秋节。
来源:惠农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