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杯咖啡,在其他地方被称为脏脏咖啡,在上海却叫作零下86度的dirty。
这是一杯咖啡,在其他地方被称为脏脏咖啡,在上海却叫作零下86度的dirty。
月薪3万元的上海白领为了这一杯零下86度的dirty,甘愿在40度高温下排队90分钟,只为喝掉一杯200毫升、三口就能喝完的咖啡,在店里吹不到五分钟空调便匆匆离开。
这款小众咖啡的零售价为26元。
上海人的行为是否显得难以理解?你能明白他们为何愿意在长队中等待吗?
7月份的上海颇为热闹。
此前LV巨型装置与星巴克联动成为网红打卡点,而近日又出现“上海多人暴雨排队喝零下80度咖啡”的热门话题。
点开相关评论,网友的嘲讽情绪几乎溢出屏幕。
有人调侃“下雨天喝dirty花了不小代价”,也有人表示“没尝出特别,只觉得苦味坑人”。
评论中充满对消费行为的戏谑,甚至有人质疑排队者都是演员。
不少上海本地人认为,只有“脑子瓦特”的人才会在这种天气排队喝咖啡。
为验证真相,笔者亲自前往现场。
并非所有排队者都是演员,也并非无人光顾。
尽管网络上嘲讽声不断,但实际排队过程中,前后排队的人均表示因好奇而来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笔者特意选择工作日下午两点半前往,却发现队伍依旧不短。
上海人难道都不上班吗?工作日竟有如此多人闲来排队买咖啡。
路边不少人举手机拍摄排队场景,仿佛在记录一场“行为艺术”。
在当前咖啡行业倒闭潮席卷、瑞幸将价格压至9.9元的背景下,这杯26元的dirty日销量竟能达到500杯,节假日甚至高达800杯。
上海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2023年,咖啡馆数量达9533家。
在创业沙龙中,随处可见咖啡馆主理人,他们怀揣着打造上海乃至全球最好咖啡的梦想,然而多数店铺在投入50万至60万元后,短短几个月便关门歇业。
每个人都认为自家咖啡独一无二,却难以维持生意。
今年三月,曾被誉为“咖啡界白富美”的某高端品牌,与另一知名品牌展开竞争,却最终陷入欠薪、关店、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的破产局面。
相比之下,这款26元的dirty却在咖啡氛围浓厚的上海杀出一条生路。
这家约10平米的店铺,月营业额保守估计达39万元,而月租金约为17000元。
扣除杂项成本与三名员工工资,按餐饮行业60%的毛利率计算,月净利润可达20万元。
这一现象表明,尽管网络充斥失业与破产的悲观情绪,现实中仍有人默默盈利。
位于永康路的这家咖啡店,实为上海本土品牌“三立方”的经典门店。
三立方定位为精品咖啡连锁品牌,以极客精神把控各个环节。
该品牌在上海拥有34家门店,风格低调。
此前,因某品牌员工泼咖啡粉事件曝光,以及另一品牌被指压榨员工,一名咖啡师日均制作333杯咖啡,平均每杯用时2.7分钟,引发公众抵制,而三立方则成为这一事件的间接受益者。
三立方的产品定价低于同类品牌,设计风格相近,在咖啡爱好者中积累了一定粉丝基础。
但整体而言,品牌并未出圈,大众认知度不高。
而这杯dirty的走红,背后必有高人策划,将舆论、媒体话题与产品细节完美结合。
起初,许多人认为这只是网红店的噱头,甚至粉丝吐槽“不怕喝坏肚子”。
但实地探访后,笔者从“排队小丑”转变为“网络嘲讽小丑”。
难道真有人认为爆红纯属偶然?事实上,所有爆款都是多重爆红属性的叠加。
三立方新店的软文投放并未提及品牌名称,而是以“上海暴雨排队”和“零下80度咖啡”两大戏剧性事件吸引关注。
其营销逻辑包含四点:
第一,神秘营销,通过隐藏关键信息制造神秘感,激发受众探索欲。
第二,悬念营销,设置未完成叙事线索,引导受众参与解密,延长关注时间。
第三,事件营销,策划高情绪唤醒度的事件提升传播效率,但需避免造假。
第四,反向营销,利用逆反心理吸引关注,让批评者为话题添柴加火。
本质上,舆论话题是一种社交货币,最终目的是为线下引流。
当前线下流量稀缺,尤其炎热天气下,永康路人流稀少。
三立方聪明之处在于选择租金较低的店铺,并与咖啡机品牌迈赫迪联名,降低运营风险。
即便话题引流失败,也可视为快闪店试水,亏损有限。
令人惊讶的是,这款咖啡口感确实不错,层次丰富。
若不需排队,笔者愿意再次光顾。
三立方的选品逻辑值得分析:尽管品牌提供多种咖啡,但该店主打三款dirty和一款黄油饼干,共同点是快速消费。
店家建议零下86度的dirty需在40秒内喝完,以体验最佳风味。
有朋友笑称“喝得太快,根本没记住味道”,甚至怀疑是店家阴谋,以加速翻台。
客观而言,dirty作为咖啡品类,本就需大口快速饮用。
它与拿铁相似但做法不同,原料为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咖啡与冰博克牛奶,呈现明显分层效果。
制作时杯子需预冷,再倒入冰牛奶并萃取咖啡,形成热、温、冰三重口感变化。
关键在于,dirty不宜外卖,必须现场饮用,这为其线下引流提供天然优势。
三立方的dirty在常规店售价15元,而零下86度版本溢价73%至26元,消费者却未觉昂贵。
尤其当同类产品售价达58元时,26元显得极具性价比。
此外,购杯即赠西班牙环保玻璃杯,成本约3元,却营造出高价值感,提升消费体验。
三立方不仅借势原创概念,更预占了未来模仿者的市场空间。
在上海,咖啡店数量超过便利店,生存关键并非品质最优,而是能否让消费者甘愿为一杯咖啡耗费90分钟。
当代人购买的不仅是咖啡,更是26元换取的30秒存在感,以及排队换来的社交谈资。
若未来出现零下86度的奶茶,你会继续批判,还是忍不住打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来源:搞笑萌大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