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飞机作为20世纪初最重大发明之一,一般认为由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了被国际航空联合会(FAI)认可的“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实现的受控持续动力飞行”,同年他们还成立了“莱特飞机公司”。自从飞机发明以来,它显著地影响了现代文明,成为不
飞机作为20世纪初最重大发明之一,一般认为由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了被国际航空联合会(FAI)认可的“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实现的受控持续动力飞行”,同年他们还成立了“莱特飞机公司”。自从飞机发明以来,它显著地影响了现代文明,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开启了人们对于征服天空的旅程。
众所周知,航空邮票的出现是邮政系统从地面发展到天空的一个重要阶段。飞机进入到商业应用,尤其是邮递领域的应用,更是各国科技能力和财力的象征。因为只有足够的空中网络和机场,才能保证航空邮件的投递。
因此各大国纷纷抓住这个“扬名立万”的机会,纷纷投入资金建立航空邮路。没有足够的能力,就先发展几条甚至一条路线,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言其它。甚至有的国家连飞机还没有,也要煞有介事地发行一套航空邮票充充门面,有的更是直接拿之前发行的邮票直接盖个“航空”戳仓促应对,生怕错过了第一波热度。
航空邮件也成为集邮圈一项靓丽的品种,相对于普通陆上邮件更高的邮资,如同鹤立鸡群。发达国家更是把发行首航封而领先其它国家作为自己的骄傲。
印有飞机图案的邮票自然也就成了航空邮票的标配。虽然并不是所有邮票都是如此,比如飞鸟,气球等也经常为航空邮票“代言”。但飞机图案仍然占很大比例,甚至有把印有飞机图案的邮票都当成航空邮票的笑话。
最早进行航空邮递的国家想来大家难以相信,竟然是我们邻居印度!
一提飞机和三哥,恐怕就是最近新闻广泛流传的印巴飞机大战了。虽然被隔壁阿铁打得屁滚尿流,但人家航空邮政却是稳拿第一。不过人家还挺低调,不见怎么宣传,这是怎么回事呢?
印度能够成为首次官方航空邮件运输的国家,还得益于当时的英国殖民者。 1911年2月18日,印度阿拉哈巴德见证了航空邮政史上的划时代时刻。这场由英国亨伯汽车公司组织的飞行,搭载了法国飞行员亨利·佩凯(Henri Pequet)驾驶的罗杰·索默双翼机(Roger Sommer)。下图为当时飞行员签名的照片。
飞行从阿拉哈巴德跨越恒河至奈尼(Naini),全程5英里。为支持学生宿舍建设,每封邮件额外收取6安那邮资,共运送6,000余封邮件。
只可惜印度邮政并没有发行邮票,只是为此特别设计了一枚邮戳,图案为索默双翼机侧影,并标注“首届航空邮政·联合省博览会·阿拉哈巴德”。(资料有限,未能找到相关图片,抱歉!)
直到1961年,印度才发行三枚邮票纪念此次飞行50周年。
那么谁是第一个发行航空邮票的国家呢?这次还真的不是印度了,而且还有一点要先说下:虽然很大航空邮票都是飞机图案,但第一枚航空邮票并没有使用飞机图案,第一枚印有飞机图案的邮票也并非是航空邮票。
听着挺绕的,且听慢慢道来。
第一枚航空邮票并非是美国,更不是英法德等国,而是来自意大利。
别看意大利样样稀松,航空领域却是不让他人。意大利在20世纪初期至二战前的航空史上,通过首次实战轰炸、战略理论创新、重型轰炸机研发及海军航空探索,确立了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军种竞争与政治决策的失误,使其未能将早期优势转化为长期领导力。尽管如此,意大利的早期成就仍深刻影响了全球航空技术发展与战术演进。
意大利的飞机也是脑洞大开,早期许多惊为天人的造型都是意大利设计师的灵感所致。
1917年5月,意大利在特快邮票上加盖“Esperimento posta Aerea”(航空试验)字样,开通都灵至罗马的临时航线。这批邮票虽简陋,却首次系统化实践了航空邮件运输,飞行员需在颠簸的开放式座舱中保护邮袋,堪称“勇气与技术的双重考验”。
意大利的试验揭示了早期航空邮政的艰难:据说飞机续航仅数百公里,机械故障频发。一次飞行中,邮袋因气流颠簸散落田间,村民竟将信件当作“天降礼物”私藏。这种荒诞与风险并存的探索,最终推动各国建立标准化航空邮路。
虽然试航过程不算完美,但这第一的名分算是拿住了。并于当年及时发行了航空邮票,只是仍然没有使用飞机图案。
时间到了1930年,意大利终于发行了一套和飞行沾边的航空邮票,但也只是沾边而已。图案以翅膀和飞箭为元素,倒也清新脱俗。
时间又转到1930年10月,意大利终于发行了一枚带飞机图案的邮票,这枚邮票是专门为罗马飞往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航线设计。
邮票主要图案是数架造型奇特的飞机仿佛从宇宙中降落下来,巨大的双螺旋桨不是在机翼两侧,而是分前后架在翅膀正中间,机身也是分为左右两个。这架飞机型号为萨沃亚-马尔凯蒂S.55型,是一架水上飞机,估计是巴西本地还不具备机场降落条件,所以使用水上降落的模式。
意大利的飞机图案邮票比航空邮票发行晚了17年。所以要说意大利航空邮票虽然是榜一大哥,却和第一枚飞机图案邮票完全不沾边了。
此时欧洲的奥匈帝国空军也在跃跃欲试,虽然1915年就发行了一枚飞机邮票,但这既不是世界第一枚航空邮票,也不是第一枚飞机图案邮票。
1918年3月31日,开通维也纳至克拉科夫(今波兰克拉科夫)和维也纳至利沃夫(今乌克兰利沃夫)的定期航线,虽然晚于意大利,但却是非常成熟的航线,后者更是延伸至基辅。
奥地利在三枚普通邮票上加盖“FLUGPOST”(航空邮政)并调整面值。维也纳-基辅航线单程耗时13小时,共运营至1918年10月15日,仅两次邮件遗失。1993年,乌克兰发行纪念该航线75周年邮票。
同样,奥地利邮票也并没有立刻使用飞机图案,而是仓促使用了现有邮票进行加盖。直到1925年才出现飞机飞行员这个形象,于是这个机会也错过了。
远在美洲的另一个大国得知意大利试点航空邮件的消息,着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就是美国,作为当时遥遥领先的工业大国,这种虚名必须要占一占。
美国邮政看到意大利和奥地利虽然先发制人,但却没有即时发行邮票,于是立刻着手航空邮件的发行,想在这上面占到先机。1918年5月15日,美国的航空邮票就横空出世并完成了首飞。邮票图案以柯蒂斯JN-4D型飞机为主图,也是负责首航的飞机,代号珍妮。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首先发行的24美分面值的邮票,中心倒印的邮票成为世界十大珍邮之一。关于这段传奇故事,可以参看另一篇文章:世界第一珍邮开局竟然如此匆忙
这套邮票可以算作是世界第一枚印有飞机图案的航空邮票,不过并不是第一枚印有飞机图案的邮票。在航空邮票之前,各国就使用过飞机图案,比如刚才提到的奥地利,早在1915年就使用了飞机图案,但还不够早。
第一个使用飞机图案的国家仍然是美国。
1913年,受业务需要,美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非常有特点的邮票:
这套12枚的邮票用了非常醒目的红色,加上精美的图案可以说一眼就能记住。这套邮票被定义为包裹邮票。
1912年8月24日,国会通过法案,划定包裹邮票的要求:重量不超过4盎司的第四类物品的邮费为每盎司1美分;重量超过4盎司者,邮费按磅计算,并贴专门的邮票预付邮资。
这套邮票就是根据这项法律规定专门印制的,邮票设计分为3组,每组4枚邮票,第一组代表邮政服务的工作人员,第二组代表邮件的运输,第三组为制造业和农业。
每个邮票的图案都颇有特色,图案采用雕版印制,非常精美。这套邮票也是美国经典邮票之一。不过从现在的角度看,这些邮资基本都和当时发行的其它邮票邮资重复,除了好看,纯粹属于多此一举。
其中20分的邮票图案就是一架飞机图案。从邮票文字可知,邮票描绘的是使用飞机运输邮件。也就是说,早在发行航空邮件的5年前,美国已经使用飞机进行运送了。
看这飞机的样子,和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区别不大(具体型号没有查到),其运输能力恐怕非常有限。所以大概率也只是概念性的运输邮件,不太可能成规模。
即便如此,这枚邮票也恰恰就是第一枚出现飞机图案的邮票。虽然和航空邮政有关,却不是航空邮票。
除了这套邮票,同时还发行了5枚一套的包裹欠资邮票。均为绿色数字邮票,大小于红色邮票一样。不过个人感觉比较奇怪,包裹肯定要在柜台称重,很难想象这种欠资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使用。还请了解的老师指点一二。
通过以上一通糊里糊涂的介绍,我们大致明白了航空邮票最早的一段故事。
来源:外邮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