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级联动网络,擘画县域肿瘤防治“连云港模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3 19:36 1

摘要:9月25日下午,由江苏省癌症中心主办,连云港市癌症中心、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肿瘤医院)承办,东海县人民医院协办的江苏(连云港)县域防治中心建设暨肿瘤防治能力提升培训会顺利召开。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江苏(连云港)县域防治中心建设暨肿瘤防治能力提升培训会顺利召开,各方专家共议筛查、康复与信息化建设新路径。

撰文:钱小昊

9月25日下午,由江苏省癌症中心主办,连云港市癌症中心、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肿瘤医院)承办,东海县人民医院协办的江苏(连云港)县域防治中心建设暨肿瘤防治能力提升培训会顺利召开。

目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致病因素改变等,导致癌症发生率逐年上升。连云港市卫健委医政处朱恒处长在致辞中谈道,自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启动以来,当地聚焦强基层、补短版、提能力,同步构建市级医院、县域中心、卫生院、卫生室四级联动机制,全力打造县域肿瘤防治的连云港模式。

在会议上,由东海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孙润锋、省癌症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志刚、滨海县数字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负责人王海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卫科科长程玲、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妍、兴化市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徐文静汇报工作及分享经验,参会者深入研讨积极分享新理念和新技术。

本次会议由江苏省癌症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康铮,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关宏,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朱磷扬,连云港市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秀梅担任各个环节主持。

县域肿瘤防治亮点工作介绍

东海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孙润锋书记对县域肿瘤防治亮点工作做了详细介绍。他说,东海县人民医院作为东海县医共体总院牵头单位,与疾控中心等单位协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统一管理。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MDT团队、建设相关制度、下乡宣传、开展专业培训、加快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当地构建了全周期的肿瘤患者管理模式,他展示了肿瘤筛查工作开展情况,表示2024年底筛查的例数在逐渐提升,相关工作卓有成效。

孙润锋书记表示,肿瘤患者发病后诊疗的手段和治疗的效果需要提升,将管理层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切实落到基层,把工作做细做实,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未来该地将争取政府、医保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围绕能力提升制定中长期的规划,让患者接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服务。

省癌症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志刚主任介绍了关于江苏省的县域肿瘤防治中心整体情况。自“千县工程”座谈会陆续召开以来,江苏省持续改进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的标准,以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片区包干的方式,截止到目前已经在稳步推进,把全省的县域肿瘤防治中心都能够以现场评估的形式在年底完成。

他总结了连云港市肿瘤防控中心在建设当中的亮点,得到了市领导和卫健委的高度重视,比如整合了县域内肿瘤防治资源开展特色的MDT衍生服务,并对高危人群分级分类管理。王志刚副主任建议进一步加强肿瘤相关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重视防癌科普宣调工作,提升居民防癌核心知识率,加大重点癌种的筛查,早诊早治,完善肿瘤患者全流程、信息化的管理。

信息化赋能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及典型案例介绍

在肿瘤防治工作建设中,滨海县数字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以信息化赋能作为核心建设内容之一,滨海县数字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负责人王海宁主任谈到,该医院明确要求实现预防、筛查、治疗、康养、管理全流程信息化。他们通过高位统筹、技术协作、学科引领为肿瘤防治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中心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推进会,与三甲医院建立深入合作,组建MDT团队,针对高危人群建立专属档案,分级管理形成多层级协同网络。

在信息化设计策略方面,核心原则是全人群覆盖、全数据互通、全流程管理,为此他们实施了预防先行,构建多维科普矩阵,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立体化平台总播放量36.8万;精准分组,闭环干预,数据监测,对肿瘤居民建立专属方案;服务团队信息化管理,促进数据整合落实全流程干预;推广居民自我管理平台,有效提升了居民健康管理参与度,最终推动全县肿瘤防治管理数字化。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公卫科程玲科长汇报了农村的癌疾病筛查和早诊早治的项目、肿瘤综合筛查项目、癌症患者康复指导和随访管理项目的完成情况,他们在项目方案实施中健全管理组织体系、建立诊疗全流程的技术团队、开展宣传科普和教育培训、制定考核系统确保专项资金规范使用等等,在持续发展下致力于构建一个分层的筛查体系。为此程玲科长总结了连云港市肿瘤综合筛查工作心得,表示相关工作,离不开领导重视、强化考核、加强培训、全员参与、加强宣传、实时监测等因素,通过强化病情督导,保证工作可以有序、有效、按时完成。

中西医结合肿瘤术后康复中心建设

县域内肿瘤患者分级诊疗和管理

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陈妍主任对中西医结合肿瘤术后康复做相关分享交流,她从健康中国行动的政策角度出发,抓住防筛、诊治、康复这些关键词去探索肿瘤术后康复模式,把肿瘤康复做成中国特色的模式,发挥中医药作用、提倡全流程的理念以及多学科协作。

在临床实践上,肿瘤术后康复中心建设通过“小中心”“大整合”“重服务”促进全程管理防筛诊治一体化,整合“人、财、物”资源实现最大化效益,探索多学科、中西医的整合,搭建系统平台落实信息化管理,人员团队建设同时注重学习和沟通能力。最后为患者带来生活质量提升和生存期延长的价值,医院也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兴化市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徐文静指出,在兴化市政府和卫健委领导下,兴化市人民医院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他们把三级医院肿瘤防治作为主体推动建设,以此为载体成立多学科的专家团队,为肿瘤患者提供全周期的管理,还通过加入肿瘤专科联盟、建设医共体、夯实分级诊疗服务构建区域协同机制。

“向上借力、乡下扎根”。徐文静处长说,他们一方面与省市级的医院开展合作、加入肿瘤多学科诊疗联盟、邀请专家定期坐诊和学术交流,另一方面依托医共体与多家卫生院成立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开展健康基层行活动。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严抓转诊效果,提供导航式服务,加强硬件设备设施,建立完善的病理科,实施“互联网+护理”,多方面推动兴化市人民医院县域肿瘤中心的发展。

会议最后,黄关宏院长表示关于今后如何做好连云港地区建立肿瘤防治中心建设更新了认识和理念,利用好县域肿瘤防治中心的建设平台,创新服务模式,以早诊、早治、早干预提高治疗效果,为居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