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名叫 Johnie Lee 的科技爱好者,在自家网络出现异常时,意外发现家中的 LG 智能洗衣机竟然跻身流量消耗榜前列。
一位名叫 Johnie Lee 的科技爱好者,在自家网络出现异常时,意外发现家中的 LG 智能洗衣机竟然跻身流量消耗榜前列。
推特地址:https://x.com/Johnie/status/1744556503183585471?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744556503183585471%7Ctwgr%5Eebdc7b63482337e58709969a2c8cdbd3729e8ada%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gigazine.net%2Fgsc_news%2Fen%2F20240404-washing-machine-uses-internet%2F
根据他的路由器记录,这台洗衣机每天要吞掉大约 3.6GB 的数据,这几乎等同于用手机连续播放一小时的高清视频。
Lee 最初只是因为网络变慢而查看日志,但洗衣机的高频流量立刻引起了他的警觉。
他在 X(原推特)上晒出截图,没想到引发超过 700 万次浏览,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LG 公司随后回应,已经与用户联系,正在调查这起“异常事件”,并表示近期设备的流量确实有所下降。
厂商强调,这似乎是一起孤立案例,但承诺会继续追查背后的原因。
智能洗衣机并不是新鲜事物,它们自 2010 年代就进入家庭,号称能远程操控、下载新程序、推送洗涤完成提醒。
然而,便利背后隐藏的,却是用户无法完全掌握的数据流向。
Lee 的遭遇并非完全孤立,英国消费者组织 在 2023 年的研究中发现,智能洗衣机会收集包括生日、地理位置,甚至手机相册访问权限在内的个人信息。
文章地址:https://www.which.co.uk/news/article/the-smart-device-brands-harvesting-your-data-al4vp6Z3ePDf?utm_source=chatgpt.com
报告显示,LG 的应用要求用户提供出生日期,三星和美诺的系统甚至需要照片和定位权限。
研究人员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智能家电时,应当仔细阅读隐私政策,并合理设置权限。
虽然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这些数据被出售给第三方,但洗衣机这种使用寿命长达十余年的设备,意味着数据可能被长期持续采集。
这一点正在引发公众对“长周期数据追踪”的担忧。
在社交平台上,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我的衣服是干净了,可我的隐私被洗走了。”
Lee 自称是乐于尝试新科技的人,他原本只想与朋友开个玩笑,结果没想到洗衣机的“流量怪兽”属性竟然引发全球讨论。
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发现问题的瞬间感觉十分超现实,分享出来只是想制造一点笑料。
但随着话题扩散,人们的讨论逐渐超越了玩笑,转向了更严肃的议题。
有人调侃洗衣机在下载“比特币挖矿插件”,有人猜测它在偷偷训练 AI 模型,还有人质疑它是否在暗中传输隐私信息。
这场意外事件折射出一个更大的矛盾:我们在享受智能家电带来的便利时,也在被迫接受数据被收集的现实。
这一案例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冰箱、微波炉、甚至电热水壶,都可能在暗中记录和传输数据。
随着家庭环境全面数字化,如何确保便利性与隐私权的平衡,将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注:头图AI生成
来源:大数据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