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穿地”的治水良吏姜师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3 18:52 1

摘要:姜师度(约公元650—723年),唐魏州魏县人,40岁左右以明经科举举士,步入仕途后长期担任基层官吏,对民生疾苦了然于胸,是一位具备开拓作风、在农田水利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型官员,在古代水利史上享有盛名。

治水安邦,兴水利民

是历代治水贤能的不懈追求

在唐朝

有一位清廉水利官

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就是姜师度

姜师度将兴修水利视为人生追求

为后世留下“一心穿地”的美名

姜师度

姜师度(约公元650—723年),唐魏州魏县人,40岁左右以明经科举举士,步入仕途后长期担任基层官吏,对民生疾苦了然于胸,是一位具备开拓作风、在农田水利方面卓有建树的专家型官员,在古代水利史上享有盛名。

姜师度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任职,都将水利视作工作重心。他颇具巧思,擅因地制宜,多开创之举,其修建的水利工程常具有防洪排涝、农田灌溉、航运和军事等多重作用。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姜师度出任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 河北道属唐代北部边防,为加强防御,姜师度在蓟门之北拦蓄水流,开凿河渠,将水沟、水壕作为重要防御体系,既以水代兵抵挡边地侵袭,又兼有灌溉之利。

为解决北部边地的军粮运输问题,姜师度循当年曹操“傍海穿漕”旧迹,对平虏渠进行大规模整修,使废弃数百年的古老渠道重获新生,将海上运输转变为内河漕运。该渠道直到五代十国时期,仍在发挥作用。

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姜师度又在今河北巨鹿、沧州等地主持兴建水利工程3处,用以排涝或农田灌溉,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无论是在何处任职,姜师度都关心百姓疾苦,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也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古文献和地方志书中记载的“奉公之道,知无不为”“至有清白声”,说的就是他在任丹陵县尉、龙岗县令期间,爱民敬业,以清廉著称。

姜师度主持兴修的水利工程,如今有据可考的多达13项,约占唐代前期北方水利工程的十分之一,且其中多数是在他年过花甲之后完成的。即便年事已高,他仍怀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不辞辛劳,孜孜于水利建设。他的政绩,宛如一座丰碑,永镌一方水土的昌盛。

《旧唐书》将姜师度的事迹收录入《良吏传》中,赞扬他勤于为政,既精通业务,又有敬业精神。姜师度的治水事迹和治水精神在当时声名远扬,人们把他与同一时期善观星象的太史令傅孝忠相提并论,称之为“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

如今,姜师度的故事和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为继承和发扬水利事业的廉洁传统提供了不竭动力。

来源:中国水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