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前60秒,日本登月直播突然黑屏!“坚韧”号硬着陆撞月告终 月球又添新“伤疤”?日本着陆器二次硬着陆,日本探月梦再碎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3 18:51 1

摘要:这是上周真实发生在日本私营航天公司iSpace身上的揪心一幕。他们的“坚韧”号月球着陆器,在万众期待中,再次与成功失之交臂,极大概率已经“砰”地一声,在月球表面摔成了渣渣。

想象一下,你倾注了数年的心血和巨额资金,它跨越38万公里的漫漫征途,眼看就要稳稳降落在月球表面,完成历史性的一跃——结果,就在最后60秒,信号,断了!

这是上周真实发生在日本私营航天公司iSpace身上的揪心一幕。他们的“坚韧”号月球着陆器,在万众期待中,再次与成功失之交臂,极大概率已经“砰”地一声,在月球表面摔成了渣渣。

两年,两次尝试,两次在最后关头“翻车”,登个月,真的就这么难吗?

时间回到6月6日凌晨,日本iSpace公司的“坚韧”号着陆器正紧张地进行着它的终极挑战——月球软着陆。按计划,日本时间凌晨4点17分,它就该稳稳当当地落在月球上一个叫“冷海”的地方。地面控制中心屏息凝神,全世界关注航天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然而,就在离预定着陆时间只剩大约1分钟的时候,直播画面上的关键数据——着陆器的速度和高度突然消失!

技术人员疯狂尝试与“坚韧”号重新建立联系,但所有的呼叫都石沉大海。几个小时后,iSpace不得不承认:任务失败,“坚韧”号极有可能已经以“硬着陆”的方式,也就是高速撞击,壮烈牺牲在月球表面了。

袴田详细还原了最后时刻:凌晨3点13分,地面发出指令,“坚韧”号听话地从距离月球约100公里的绕月轨道开始下降。降到大约20公里高度时,它的主引擎顺利点火,开始减速,一切看起来都按剧本走。可就在它调整姿态,准备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优雅触月时,所有的遥测数据断了!控制中心眼巴巴等到预定着陆时间过了,再到早上8点,依然杳无音信,只能含泪宣布:任务终止。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袴田给出了初步判断:罪魁祸首很可能是“激光测距仪”掉了链子!它用激光束不停地测量着陆器离月球表面的实际高度。结果呢?这次它获取有效测量数据出现了“滞后”。

这麻烦可就大了。正是因为这个关键数据的延迟,“坚韧”号没能把速度降下来,结果就像一辆刹不住的车,直接“咣当”一下高速撞上了月球——这就是所谓的“硬着陆”。

这已经是iSpace的第二次月球“撞车”了!2023年4月,他们的第一个着陆器“白兔-R”1号,也是在最后着陆阶段失联坠毁。

“坚韧”号可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它今年1月15日就搭着美国SpaceX的明星火箭“猎鹰9号”飞向了月球,经过长达142天的漫长旅行,终于在5月7日进入了绕月轨道。

它身上还带着微型月球车、深空辐射探测仪等好几件有效载荷,打算在月球上大干一场,为未来人类登月铺路。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

这次失败的影响不小。iSpace原本雄心勃勃,计划在2027年再向月球发射两个更先进的着陆器。现在CEO袴田只能谨慎回应想查明原因,再考虑对策。

失败阴影不仅笼罩着iSpace,也让日本的探月雄心再次受挫。近年来,日本的月球探测器仿佛中了“魔咒”。

2022年11月“好客”号探测器,刚和火箭分离就姿态异常,太阳能电池板罢工,直接失联,任务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2024年1月小型落月实证机(SLIM),虽然算是“成功”着陆了,但过程惊险无比——推进系统故障,导致它最后是“倒栽葱”杵在月球上!而且太阳能板方向不对,发电困难,熬过三个寒冷的月夜后,最终在去年8月彻底失联,任务终止。

这次失败也引发了有趣的对比。就在“坚韧”号发射的同一天,美国NASA支持的“蓝色幽灵”着陆器也搭着同一枚“猎鹰9号”上天了。成功在月球“危海”着陆,被吹捧为“阿波罗之后50多年美国最完美登月”。

而iSpace的失败原因,竟和美国另一艘着陆器“雅典娜”惊人相似——都是测距/测速系统出了问题!更扎心的是,美国“雅典娜”撞月后还顽强“活了”12小时,传回了宝贵的坠毁现场照片;而日本的“坚韧”号,在20公里高空失联后就彻底“沉默”,连张“遗照”都没留下……

这一连串的失败,恰恰反衬出中国航天在月球探测领域稳扎稳打的卓越成就——无论是月球正面采样返回、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并采样,还是稳步推进的载人登月计划(2030年前),都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技术实力和工程可靠性。

每一次他国探测器在月球的“失联”或“硬着陆”,都在提醒我们:星辰大海的征途充满荆棘,通往月球的路,是由无数次失败铺就的。iSpace的“坚韧”之名,或许正是他们面对失败所需要的态度。下一次,他们能成功跨越这“最后60秒”的天堑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风云圈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