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决:罗琳与沃森,谁代表女性未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3 18:02 1

摘要:2025年,艾玛·沃森在播客里软绵绵地说“想和罗琳和解”,结果J.K.罗琳反手一篇长文怼回去:“别假装爱我,咱俩早不是一路人!”

罗琳和沃森又吵上了热搜!

这次互撕比电视剧还精彩。

2025年,艾玛·沃森在播客里软绵绵地说“想和罗琳和解”,结果J.K.罗琳反手一篇长文怼回去:“别假装爱我,咱俩早不是一路人!”

这场持续五年的口水战,早就不止是明星互掐,更像两种女权主义的擂台赛。

事情得从2020年6月说起。

罗琳当时在网上吐槽“有月经的人”这个词太离谱,觉得它把“女性”的定义搞模糊了。

接着她发了篇三千多字的长文,列了五大理由:比如她捐钱支持的妇女庇护所可能被跨性别女性挤占,担心小女孩跟风做变性手术,还提到自己曾是家暴受害者,坚决反对男性随便进女更衣室。

这些观点在她看来是保护女性,但年轻人听了直摇头。

《哈利·波特》剧组那帮演员立马组团开怼。

艾玛·沃森当时发声明说:“跨性别者说自己是谁就是谁,不该被质疑!”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更直接,通过公益项目喊话“跨性别女性就是女性”。

罗琳后来苦笑说,这帮孩子像被洗脑了,非要和她划清界限。

最伤人的大概是2022年英国电影学院奖。

沃森上台说了句“我为所有女巫而来”,明眼人都懂她在暗讽罗琳。

更绝的是,罗琳后来爆料,那时她正被死亡威胁刷屏,沃森却托人递了张纸条写“为你经历的一切难过”。

罗琳觉得这简直像在伤口上撒盐,轻飘飘一句话,还不如不说。

要搞懂她俩为啥谈不拢,得先明白两种女权主义的区别。

罗琳信的是“性别批判女权主义”,简单说就是性别不能随便改,生理特征才是关键。

她总强调“女人不是一种感觉”,担心随便认同性别会毁掉女性争取多年的权利。

比如监狱或庇护所一旦允许跨性别女性进入,可能让坏男人钻空子。

沃森那边呢,走的是“交叉性女权”路线。

她早年在联合国搞“HeForShe”运动,被骂太“白人女权”,后来赶紧补课,说要包容所有边缘群体。

她觉得性别认同比生理性别更重要,排斥跨性别女性等于搞歧视。

这种观点在年轻人里挺吃香,但批评者说她“只会政治正确作秀”。

两人连谈经历的方式都相反。

罗琳总提自己穷过、受过苦,觉得这让她更懂普通女性;沃森却承认自己有钱有名,所以得多听弱势群体声音。

一个拿苦难当资本,一个用特权讲责任,这对话根本对不上频道。

这场吵架还有个隐藏背景:社会风气左右横跳。

2020年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后,全球狂吹“多元包容”风,沃森那套观点被捧上天,罗琳则被骂成“恐跨”分子。

可到了2023年,风向开始右转。

美国最高法院废了平权法案,好些州还立法反对DEI(多元平等包容)计划。

最新民调显示,认为性别只有男女的美国人三年里涨了一成多。

罗琳显然察觉到了变化。

她嘲讽沃森突然求和,不过是因为“骂我不再时髦了”。

而沃森那边呢,看似放低姿态,其实也没退让半步。

如今舆论场分裂成两派:保守派夸罗琳敢说真话,进步派嫌她思想落伍。

更麻烦的是,很多人把DEI和跨性别权利打包成“觉醒文化”一起骂,反而让争论更乱套。

她俩的冲突像一盘死棋。

罗琳守着“生理性别是铁律”的堡垒,沃森举着“包容至上”的旗帜,中间隔着一道跨不过的鸿沟。

说起来挺可惜,这两人甚至不算政治光谱的两极,不过是女权主义自家姐妹吵翻了天。

如今社会越来越爱站队,想心平气和聊点共识?难!

来源:世间一分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