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沉默的杀手与日常防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7 08:00 1

摘要: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旨在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高血压防控工作,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旨在引导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高血压防控工作,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慢性疾病。据统计,全球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而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高血压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人往往忽视它的危害,直到引发严重并发症时才后悔莫及。因此,了解高血压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措施,对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正常血压应低于120/80mmHg,而高血压的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且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正常高值血压:120-139/80-89mmHg; 高血压(1级):140-159/90-99mmHg; 高血压(2级):≥160/100mmHg。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占90%以上,病因不明,与遗传、生活方式相关)和继发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

高血压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未加控制会严重损害多个器官: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主要诱因。长期高压会使血管硬化、狭窄,甚至破裂。 2.肾脏损害: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引发肾功能衰竭。 3.眼底病变:视网膜动脉硬化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认知功能下降:研究发现,长期高血压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许多患者直到突发脑梗、心衰时才意识到高血压的严重性,因此定期测量血压至关重要。

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人患病风险增加。

2.不良饮食习惯:高盐、高脂、高糖饮食会加重血管负担。

3.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会导致肥胖、代谢紊乱,增加高血压风险。

4.吸烟和酗酒:尼古丁和酒精会损害血管,使血压升高。

5.长期精神压力:紧张、焦虑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压波动。

6.年龄增长:血管弹性随年龄下降,高血压风险增加。

高血压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以下是关键措施:

1.健康饮食:DASH饮食法 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避免腌制食品、加工食品。 多吃蔬果: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平衡钠的影响。 减少饱和脂肪:少吃肥肉、油炸食品,选择鱼类、坚果等健康脂肪来源。

2.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3.控制体重。BMI(体重指数)应控制在18.5-24之间,腰围男性

4.戒烟限酒。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戒烟可显著降低心血管风险;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约1两白酒),女性不超过15克。

5.心理调节。长期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缓解。

6.定期监测血压。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测血压,高血压患者需每天监测并记录。 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压药、早饭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每次应按规范测量2-3次。

7.合理用药。如果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不达标,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如ACEI、ARB、钙拮抗剂等),切勿自行停药或换药。 高血压虽常见,但绝非不可控。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和科学治疗,完全可以将其危害降到最低。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从今天开始,关注血压,守护健康!你的血管健康,决定你的生命质量!

来源:年年有余

相关推荐